9月30日下午,在国庆、中秋双节临近之际,“十五五” 规划与浙商高质量投资研讨会暨浙商研究院金融与价值投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之江饭店会议厅隆重召开。活动汇聚政府相关部门代表、高校学者、金融投资领域企业家等多方嘉宾,共话 “十五五” 规划下浙商金融投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见证研究中心开启赋能浙商转型新征程。本次活动由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主持。
揭牌启新篇:构建浙商金融投资专业服务体系
揭牌仪式上,浙江工商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率先致辞。他指出,当前 “十五五” 规划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金融与价值投资已成为浙商突破发展瓶颈、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此次成立的金融与价值投资研究中心,不仅是浙商拥抱金融变革的新起点,更是浙江服务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他明确研究中心的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打造 “理论研究高地 + 智库咨询中心 + 社会服务平台”,助力浙商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构建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闭环;三是定期发布《浙商价值投资白皮书》,帮助浙商企业应对国际金融波动与市场风险。同时,他特别强调中心需兼具 “科学价值” 与 “智慧审美”,将中华传统文化如孙子兵法、道德经、阳明心学等与现代投资逻辑融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浙商特性的投资路径。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方霞教授随后表态,金融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 B + 学科优势,研究覆盖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绿色金融” 等前沿领域,未来学院将全力整合学术团队与数据资源,与研究中心深度合作,推动金融投资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浙商发展提供坚实学科支撑。
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宣读中心成立的文件。
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陈寿灿、浙江省政府参事(泰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郑勇军、浙江工商大学原教务处处长施建祥、吴波四位专家共同为 “浙商研究院金融与价值投资研究中心” 揭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聘贤聚合力:组建 “产学研用” 高端人才团队
为夯实研究中心的智力基础,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人员聘任仪式。
陈寿灿院长首先为浙商研究院研究员颁发聘书:聘任方霞、施建祥、浙江价远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院长朱颖为高级研究员;聘任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韩振文为研究员。
随后,陈寿灿院长为研究中心核心管理团队颁发聘书:任命施建祥教授为中心主任,洪雷董事长为执行主任。
施建祥主任接过聘书后,随即为 8 位来自企业与投资一线的专家颁发 “中心研究员” 聘书,他们分别是:杭州瑞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强赤华、杭州帮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源、浙江浦来德私募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剑锋、江苏大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副院长顾国洪、恒联电气公司总经理杜中一、浙江价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之、浙江臻博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加习、君威资本管理合伙人钱真义。这支涵盖高校学者、企业高管、投资专家的多元化团队,为中心后续开展研究与服务提供了强劲人才动力。
研讨献良策:共探 “十五五” 浙商投资新路径
在 “十五五” 规划与浙商金融投资发展研讨会上,嘉宾们围绕 “政策导向、产业升级、投资实践、文化赋能” 四大维度展开深度交流,为浙商高质量投资贡献真知灼见。
浙江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姚君明结合侨联工作实际指出,侨资占浙江外资企业总量的 60%,但当前不少侨企面临 “二代不愿接班、企业濒临关停” 的困境。她希望依托浙商研究院的智库优势,联合研究中心打造 “专家引领 + 实践赋能” 的侨企二代培养模式,同时推动侨企海外资源与浙商理论优势融合,结合 “一带一路” 倡议搭建跨境投资合作桥梁。
郑勇军教授从宏观经济视角切入,直指浙江发展的两大核心矛盾:一是 “硬科技短板”,二是 “消费动力不足”,他建议研究中心重点打造 “东方投资学”,既要结合中国制度、文化差异构建适配本土的投资分析体系,也要关注 “心力与心性” 研究 —— 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 “生命格局”,而非单纯的知识经验。
洪雷董事长结合自身 30 年投资经历,提出价值投资 “道法术器势” 五维框架:“道” 为东方哲学(老子、阳明心学),“法” 为战略原则(孙子兵法 “先胜后战”),“术” 为财务分析与护城河判断,“器” 为量化工具与 AI 技术,“势” 为经济周期与政策风口。他建议中心后续开展两大实践:一是推动上市公司产业对接,帮助企业寻找并购标的与业务合作机会;二是针对侨企二代设计 “东方哲学 + 优质企业参访” 培训,培养 “先做人、再投资” 的理念。
江苏大学顾国洪副院长以江苏 “三公里产业配套圈” 为例,建议浙江学习江苏 “政府主动对接 + 产业集群发展” 模式,推动浙商企业与硬科技项目深度结合。
恒联电气总经理杜中一则指出浙江中小企业 “基础技术应用不足、二代接班意愿弱” 的问题,并分享了自身 “跟政策、选垄断性技术企业” 的投资逻辑 —— 如投资广东线路板企业、新疆供气企业均实现收益翻倍。
浙商研究院研究员、浙商书院执行院长何晓威认为浙商应,锚定政策红利,激活务实、创新、团结、协作的基因,打造差异化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竞争力,她建议智库研究机构持续追踪政策动态,提升政策解读深度,为浙商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参考和更有力的支撑。
此外,量化投资领域嘉宾澄清 “量化投资 = 趋势投资” 的误区,提出通过 “基本面因子(企业业绩、估值)+ 量价因子” 构建模型,可实现价值投资的数字化转型(如某大蓝筹指数增强基金 2022 年起满仓运行,年化收益 40% 且无年度亏损);文化赋能领域代表建议浙江借鉴深圳公务员必修《科学无尽的前沿》的做法,推动 “政策 + 金融 + 科学” 思维融合,同时以阳明心学、稻盛商道等 “东方商道” 增强二代企业家心力。
总结明方向:打造金融与价值投资共同体
陈寿灿院长在总结环节强调,本次活动达成三大核心共识:一是明确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量化投资、主观投资均属价值投资范畴,需统一 “理论 + 实践” 认知;二是确定中心 “多方联动” 运行框架 —— 整合浙商研究院、金融学院、企业、侨联等资源,以 “学术研究 + 实务服务 + 人才培养” 为核心;三是提出打造 “金融与价值投资共同体” 的愿景,涵盖学术共同体(理论研究)、投资共同体(项目对接)、成功共同体(企业与投资者共赢)。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 “十五五” 时期浙商高质量投资搭建了跨领域交流平台,更通过研究中心的成立完善了浙商研究的专业体系。未来,浙商研究院将以金融与价值投资研究中心为依托,持续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为浙商群体提供精准的研究支持与决策参考,助力浙江民营经济在 “十五五” 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浙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