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探源浙学精粹 解码浙商基因——《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    2025-09-17

近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的专著《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共15.8万字,分“文化与经济”“浙江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两晋之前浙学传统的成长”“宋以降浙学传统的成型”“浙商的兴起与发展”“浙商精神的内涵与演进”六章,以独到的学理眼光与深邃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思想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揭示了“学术—精神—实践”三位一体的演进逻辑,为理解浙江的发展经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识资源。

【章节目录】


【内容简介】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标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浙商崛起的历程写照,同时也是浙江文化传统的实践展开。浙学与浙商的关联,本质上是人文精神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文化传统,为浙江民营经济提供了文化根基与价值导向,而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又反身激活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史—经济史”割裂的研究路径,将“浙学”与“浙商”置于统一的价值框架与理论逻辑中加以考察。本书强调,浙学不是纯粹的历史遗产,而是一种可转化的文化资源。浙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正是浙学价值观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再生产与当代表达。

基于此,本书的核心观点围绕“同源性”“伦理性”“转化性”“时代性”四个关键词予以展开:

其一,“同源性”。浙学与浙商并非两套割裂体系,而是根植于共同文化土壤的学术与实践分支。浙学为道、浙商为器,道器合一,构成浙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精神根基。

其二,“伦理性”。浙学的“良知、公义”与浙商的“诚信、担当”在价值维度上融汇贯通,孕育出现代商业伦理的重要基因,使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学理与实践层面实现深度共鸣。

其三,“转化性”。浙商精神并非凭空生成,而是浙学思想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当代表达与实践转化。浙学提供文化身份与精神资源,浙商则在市场经济中将之转化为行动逻辑,从而推动浙江在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其四,“时代性”。在“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国家战略语境中,浙学—浙商的互动逻辑为浙江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前列提供了精神支撑,并为全国发展贡献了可资借鉴的“浙江经验”。

据此,藉由“文化—经济”的一般关系,本书不仅实现了对浙学与浙商关系的系统化阐释,也为理解“浙江经验”提供了新的学术范式。“浙学”与“浙商”互为因果、互为支撑,共同构成浙江社会发展最为独特的精神图景。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视角融合,凸显“文化—经济”逻辑。在学术层面,本书超越了单一的历史叙述与文化追溯,不再将浙学局限于思想史的范畴,也不再将浙商仅仅理解为经济现象,而是从“文化—经济”的双重维度建构整体性视角。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比较区域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也为商业伦理学、企业经营学等新兴学科提供了坚实支点。

其二,古今互证,贯通传统与现代资源。本书强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指出浙商精神的形成,正是浙学理念在市场逻辑中的现实化呈现。无论是“亲清政商关系”的制度探索,还是“共同富裕”战略的推进,亦或“数字化改革”的前沿实践,其背后都闪现着浙学精神的恒久印记。

其三,守正创新,回应时代与发展需要。本书既是对浙商发展的学术化阐释,也是对“浙江经验”的理论升华。通过揭示“浙学—浙商”的互动逻辑,本书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供了文化密码,更为全国范围内的民营经济发展贡献了思想借鉴。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撑,恰恰彰显了浙江作为“重要窗口”的独特价值。

《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由浙商研究智库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等撰,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3年度委托课题“浙江民营经济的文化基因研究”与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研究中心2024年度专项委托课题“浙商经济的文化探源研究”的资助成果。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本书以学理之严与实践之真,贯通“文化—经济”的双向逻辑——既以浙学照亮浙商,也以浙商映证浙学。其不仅为企业治理与区域发展提供可用之学,亦为价值共识与公共叙事奠定可行之策。愿与读者同心同行,于历史纹理中汲取前行的确定性,在现实场景中把握改革的可操作性,使“知行合一”的精神化为浙江经验的持久动能,并转化为更大范围可共享的公共财富。


最新推荐

探源浙学精粹 解码浙商基因——《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的专著《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15.8万字,分“文化与经济”“浙江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两晋之前浙学传统的成长”“宋以降浙学传统的成型”“浙商的兴起与发展”“浙商精神的内涵与演进”六章,以独到的学理眼光与深邃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思想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揭示了“学术—精神—实践”三位一体的演进逻辑,为理解浙江的发展经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识资源。【章节目录】【内容简介】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标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浙商崛起的历程写照,同时也是浙江文化传统的实践展开。浙学与浙商的关联,本质上是人文精神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文化传统,为浙江民营经济提供了文化根基与价值导向,而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又反身激活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史—经济史”割裂的研究路径,将“浙学”与“浙商”置于统一的价值框架与理论逻辑中加以考察。本书强调,浙学不是纯

详情

浙商 大智库|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举行

风起东海好扬帆,之江正涌伦理潮。2025年9月13-14日,由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和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东海之滨“海上花园”洞头,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和实践经验。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一行参会交流。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既带来了伦理挑战,也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期待浙江省伦理学会积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满足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聚焦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伦理支撑和科学的决策参考;同

详情

三方携手启新程!浙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9月2日下午,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商大创业园顺利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三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新浙商赋能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签约仪式由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主持,三方核心代表悉数出席。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徐八达、副院长徐永根,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戚燕,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斌等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陈寿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为关键趋势。三方合作兼具天然必要性与坚实基础:省人才集团拥有广阔的人才服务网络,浙商研究院深耕浙商研究与赋能,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专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三者可通过“合作共赢的初心、行之有效的机制、三向奔赴的共情”,为浙商精神注入新内涵,为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戚燕总经理结合自身对阳明文化的认同与实践,提出三项具体合作方向:共同举办新质浙商传习营,创新传播阳明文化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