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商 大智库|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    2025-09-16

风起东海好扬帆,之江正涌伦理潮。







2025年9月13-14日,由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和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东海之滨“海上花园”洞头,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和实践经验。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一行参会交流。

 





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既带来了伦理挑战,也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期待浙江省伦理学会积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满足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聚焦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伦理支撑和科学的决策参考;同时,致力伦理知识的普及传播和推广,提升公众的伦理意识,营造技术向善的社会氛围。







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主任吕一军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办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情况。他强调,伦理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技术始终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导向,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专家学者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的和谐共生之道,使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陈寿灿教授在“风起东海 潮涌之江:谱写浙江伦理学事业新篇章”专题讲话中,简要回顾了浙江伦理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他指出,学会秉持“学术立会、制度治会、开放兴会”的理念,系统推进组织与制度建设,全面优化了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党建引领,深植“红色根脉”之伦理情怀;立足浙江,持续深化学术研究与伦理实践。展望未来,陈寿灿强调,浙江省伦理学会将继续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导向,构建伦理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矩阵体系,推动伦理学与社会发展互促共生,为新时代浙学注入伦理力量,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伦理学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浙江省伦理学会中医伦理分会的成立授牌仪式。陈寿灿会长向中医伦理分会秘书长汪向红授牌。浙江省伦理学会中医伦理分会设立在浙江中医药大学。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以“人工智能时代应用伦理学建构的原则”为主题,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应用伦理学需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立足中国实践三原则,要坚守人类主体性、保障 AI 服务全体、结合 “仁”“礼”“和” 传统思想解决本土问题,为全球提供中国经验。

吕一军教授在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胜任力的构建”为题的发言中指出,AI 重塑医疗生态,远程医疗、AI 诊断等技术普及的同时,引发医患沟通减少、算法偏见、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医学教育需构建 “数字人文胜任力”,整合技术驾驭、伦理判断与人文关怀能力,以虚实融合场景等重塑范式,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温度的新时代医者。

山西省伦理学会会长、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刘美玲教授聚焦“机会平等与医疗可及性:丹尼尔斯理论对‘飞刀医生’的伦理辩护”,认为 “医生飞刀” 本质是基层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自发寻求,能提升医疗机会可及性,虽存争议,但可通过规范化管理控制风险,治理需短期规范、长期赋能基层。

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委会荣誉主委李恩昌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关于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健康伦理学的几个问题”,他指出,健康伦理学是中国实践诞生的交叉学科,突破传统医德范畴,当前面临国际话语缺失等问题,需守正创新、结合传统文化、强化全球视野,构建问题导向的学科体系。

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冯昊青围绕“AI 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德育”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弱 AI 时代德育面临传统知识型教育被取代等挑战,也迎来转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机遇,德育需扩大研究领域、改变教考方式,凸显知行合一。

陈寿灿教授以《中华传统伦理的浙学转向》为题,指出随宋室南迁,中国传统儒学重心由齐鲁入江南。事功之学、阳明心学与浙东史学相继在江南碰撞、交融与新生,完成的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某种转型:由崇尚天道转向推崇人道,由崇尚礼制转向推崇心性,由格物致知转向知行合一,由重义轻利转向义利並举。形成 “理性 - 事功” 伦理形态,滋养浙江精神。希望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性发展的学术形态的文化反思和解读,浙江能交出传统文化智慧和现实实践共进的伦理答卷。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建平对专家发言作精彩的学术点评,并期待学会能强化浙学智慧的具体转化,凸显浙江案例的全国意义,构建政产学研伦理共同体,真正让伦理研究成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软基建。







在大会论坛上,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参会专家学者赴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地进行文化考察,深刻感悟“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内核。







最新推荐

探源浙学精粹 解码浙商基因——《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的专著《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15.8万字,分“文化与经济”“浙江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两晋之前浙学传统的成长”“宋以降浙学传统的成型”“浙商的兴起与发展”“浙商精神的内涵与演进”六章,以独到的学理眼光与深邃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思想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揭示了“学术—精神—实践”三位一体的演进逻辑,为理解浙江的发展经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识资源。【章节目录】【内容简介】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标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浙商崛起的历程写照,同时也是浙江文化传统的实践展开。浙学与浙商的关联,本质上是人文精神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文化传统,为浙江民营经济提供了文化根基与价值导向,而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又反身激活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史—经济史”割裂的研究路径,将“浙学”与“浙商”置于统一的价值框架与理论逻辑中加以考察。本书强调,浙学不是纯

详情

浙商 大智库|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举行

风起东海好扬帆,之江正涌伦理潮。2025年9月13-14日,由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和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东海之滨“海上花园”洞头,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和实践经验。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一行参会交流。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既带来了伦理挑战,也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期待浙江省伦理学会积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满足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聚焦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伦理支撑和科学的决策参考;同

详情

三方携手启新程!浙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9月2日下午,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商大创业园顺利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三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新浙商赋能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签约仪式由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主持,三方核心代表悉数出席。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徐八达、副院长徐永根,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戚燕,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斌等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陈寿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为关键趋势。三方合作兼具天然必要性与坚实基础:省人才集团拥有广阔的人才服务网络,浙商研究院深耕浙商研究与赋能,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专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三者可通过“合作共赢的初心、行之有效的机制、三向奔赴的共情”,为浙商精神注入新内涵,为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戚燕总经理结合自身对阳明文化的认同与实践,提出三项具体合作方向:共同举办新质浙商传习营,创新传播阳明文化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