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二届“胜蓝计划·法理新锐”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顺利举办。本届论坛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永强,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社长郑英龙,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硕中心主任章安邦、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讲师潘超正等专家学家出席会议。本次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硕中心主任章安邦主持。
会议伊始,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首先致辞。他指出,“胜蓝计划·法理新锐”论坛是专为法理学领域博士研究生打造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寄托着对青年法理学人传承薪火、锐意创新、勇攀学术高峰的深切期许,本届论坛将继续秉持其纯粹、前沿、开放、包容的学术风格,致力于搭建深度对话桥梁、展示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共同成长。
本次论坛采取“博士报告+专家点评”形式进行,会场交流气氛热烈、学风自由。在博士汇报阶段,高德清以《天理的司法价值研究》为题做主旨汇报,全面总结了“天理”一词在中国传统司法中的出现及应用,并强调“天理”在当今司法活动中的内涵、作用及价值;黄丽君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司法保障研究》为题做主旨发言,指出法治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根本保障的必然性,并分析了司法保障在民营经济法治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当前挑战与解决路径;郑海山围绕《新型政商关系的完善研究——基于数字法治理论》做主旨报告,提出通过规范协同、工具协同以及主体协同等具体完善措施,共同促进数字时代下“亲而又清”的政商关系实现;涂言豪以《法系的伦理基础研究》一题做主旨发言,认为法律的正当性根植于道德信念,由此区分不同法系形态的伦理特质,并分析了当代法系伦理基础的消解与重构;曹满以《中国民营经济法律制度演进研究》为题做主题分享,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法律制度演进展开阶段性梳理,并分析总结了制度演进的发展逻辑及其归因。
在点评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就各位博士生的研究设想及内容给予专业指导。其中,陈永强教授指出应加强对实体问题的关注,厘清论文写作的核心主题及逻辑结构,明确规范研究方法,并对“天理”“数字法治”等概念的内涵、定位及运用提出建议;郑英龙教授强调研究中的创新性突破,应当深入思考、发掘现有法治实践中的真问题,扩大国际视野,强化历史镜鉴,以批判性的眼光归纳问题背后的理论逻辑,并对未来实践提供有力指导;章安邦副教授强调,应当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寻求高度凝练且可行有效的研究切入点,在考证研究的基础上发掘法律演进的法理逻辑,加强法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属性。潘超正博士对“天理”“伦理”等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应当强化对有关概念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做好古今勾连、中外融通。
会议最后,陈寿灿教授对本届论坛的圆满举办表示肯定。他认为,本次论坛的与会博士生围绕法理学基础理论的当代挑战、新兴科技与法律的伦理边界、全球视野下的法治话语、跨学科方法论创新等前沿与核心命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论文选题新颖、视角多元,展现了青年学者应有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视野。我们期待看到,未来更多的法理学博士生加入到“胜蓝计划·法理新锐”论坛中,之于变与不变的当下,以新生代智慧回应法学之问、法治之问和法理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