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2024)发布

作者:    2025-05-20

图片

5月20日下午,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2024)发布会如约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名人堂召开。本次发布会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大数据与统计指数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富裕可视化与政策仿真实验室、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 “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课题组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联合主办,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浙商博物馆协办。会议由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主持。


图片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建立 “亲”“清” 新型政商关系。今年 3 月,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在专访中明确提出要围绕 “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作为我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专业智库,牵头发布浙江新型政商关系 “亲清指数” 已到第七个年头,该指数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营商环境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希望浙商研究院继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省社科联也将一如既往支持其发展。


图片

会上,浙商研究院徐越倩教授发布了《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报告(2024)》。本次发布的“亲清指数”包括“亲近指数”和“清白指数”两个维度,包含7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其中,“亲近指数”由服务力、支持力、企业活跃度和亲近感知度4个一级指标构成,“清白指数”由政府廉洁度、政府透明度和廉洁感知度3个一级指标构成。


图片

根据测算结果,浙江省11个地市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最高分为81.2最低分为63.6,平均分为72.1,标准差为5.8,地市间差异较上年有所拉大,75以上的杭州、宁波、台州构成第一梯队。“亲近指数”最高分为82.6,最低分为59.6,平均分70.1,标准差为6.3,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大,杭州、台州、金华分列前三甲。“清白指数”的最高分为84.6,最低分为62.2,标准差为7.4,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大,宁波、杭州、湖州排名前三。


图片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从七个方面提出建议:加强政务数据整合与流程再造,利用 AI 技术实现服务精准化,提升服务力;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强化支持力;依托《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惠企政策直达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激发企业活跃度;主动把政务服务增值话改革和惠企服务普惠直达工作做在前面,形成对激发企业活力的保障,提升亲近感知度;高压整治基层腐败,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强化数字监督,增强廉洁度;引入生成式 AI(如 DeepSeek)提升信息公开效率,推动财政透明度互学互鉴,提高透明度;划清政商交往边界,创新廉洁文化宣传,建设清廉社会生态,改善廉洁感知度。

在实地调研方面,课题组采用浙商研究院设计的“浙江省亲清政商关系调查研究表”,共计完成面向全省11地市的4105份有效问卷,问卷的覆盖面相较往年更加全面、客观,数据采集更广泛、充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上同时还发布了五个优秀“亲清政商关系创新案例”。为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可推广借鉴的亲清政商关系发展模式,4月初,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和潮闻天下传媒(浙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面向全国范围的“亲清政商关系创新案例(2023)”征集。活动得到广泛响应,经专家评审,义乌市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运行实践》、余姚市的《构建亲清中介服务新生态》、杭州市富阳区的《创新亲清政商关系“富阳模式”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嵊州市的《创新深化“企情日记”  赋能“亲清警企 同心同行”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山东省东明县的《黄河首邑菏心润,政商清波明快涌》等获评优秀案例,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潮华、余姚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史尚杰、杭州市富阳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郑金林、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长张锋和山东省东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王建昌作为代表到现场发布,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地在构建政商关系实践中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启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发布会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盛世豪、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营商环境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谢晓波、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教授苏为华、浙报集团潮新闻经管委委员汤潇潇等专家通过线上线下作了专业而精彩的点评。专家们高度评价报告的 “精”“新”“准”“实” 特点,肯定其连续七年为浙江政商关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建议迭代完善指标设计,加强数据纵贯分析,挖掘长期趋势与影响机制;聚焦民营经济出海、数字化治理等新趋势深化研究;推动对策建议与地方实践结合,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加强智库与媒体的合作,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更好地传播出去,产生更大影响力。


图片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新型政商关系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总结指出,浙江省通过 “有为政府 + 有效市场 + 有容社会” 的协同治理,形成了 “政策迭代 — 企业感知 — 社会共治” 的良性循环,打造了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样本。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贡献超 2/3 的 GDP,96.8% 的企业为民营),将以新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未来,浙商研究院将持续为全省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开展全景式评估,为浙江建设最具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省份贡献智库力量。


图片

本次发布会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进行,进一步扩大了 “亲清指数” 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反映浙江政商关系的 “体检表” 和企业投资的 “参考地图”,该指数将持续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最新推荐

陈寿灿应邀出席全省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探索实践工作现场推进会并作主旨报告

8月27日,全省深化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探索实践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市路桥区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推广全省各地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实践探索工作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探讨基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敏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苗文斌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省工商联副主席李立飞主持,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工商联、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所在地县级工商联负责人及有关乡镇(街道、园区)代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实践及启示”的主旨报告。会上,陈寿灿教授指出,政商关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亲清政商关系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多元、多层、多维的政商关系为切入,政商“主体”可从微观(官员-企业家)、中观(政府-企业)、宏观(政治-经济)三个层面予以辨析,并对应国家-省域-地市-乡镇(街道)各层级的关系运行及其协同;政商“关系”则须以法治为轴、以规则立界,在权责清晰

详情

浙江民企“三榜第一”! 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张榜单火热出炉。浙江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107家、109家和20家,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已是27年蝉联全国首位。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先后接受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对浙商企业的亮眼表现进行专家解读和评论。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潮新闻涌金楼

详情

习近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党中央召开这次座谈会,目的是听听民营企业家心声,同大家深入交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对这一点,大家都有切身感受。我改革开放之初走上领导岗位,从河北到福建、到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央,一路走来,一直十分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几十年来,关于对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出台文件,我也多次讲话、作出指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