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吴光:关于王阳明折衷朱陆、会通三教的思考

作者:    2025-01-25



大家好!

一直以来,在阳明学的研究与讲述中,大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论述,诸如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三段论的观点,或者再加上“亲民论”构成的四段论,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阐述方式,鲜少深入到微观层面去探究其中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脉络。今天我就做一些微观的叙述,主要讲两点:一点讲王阳明的折衷朱陆,它的主要表现何在,如何去具体分析;还有一点就是王阳明如何会通佛老,或者说会通三教。

第一点,关于王阳明的折衷朱陆。在传统认知里,许多人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所悟的便是“心即理”之道。然而,通过对龙场悟道的原始资料进行严谨考证,其中并未出现“心即理”这一确切表述。王阳明自身及弟子所记录的龙场悟道关键语句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就是过去向外求理是不对的,圣人之道,在于“吾性自足”,这个“性”,实际上是程朱的一个观点。朱熹提出“心统性情”,心之性,那才是本体。有人根据这句话,就把朱熹的观点描绘成心学的思想。这其实是曲解了朱熹的“心统性情”。它的意思就是,心是统帅性和情的,心之性,这个性是本体,所以程朱的主张实际上是“性即理”,不是“心即理”,“心即理”是陆九渊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的观点是心本体论。

王阳明自幼深受程朱之学的熏陶,陆九渊的书接触很少,他知道有“朱陆之争”,但对朱陆的分歧在哪里还不甚了了。在求知过程中,他秉持格物穷理、格物致知的理念,积极践行程朱的性本体论。尽管他在格竹子的实践中遭遇挫折,进而对程朱“性即理”以及“一物有一理”的观点产生了怀疑,甚至一度转向佛老之学与辞章之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早期思想体系的基石仍是程朱理学。在龙场悟道之际,他尚未完全摆脱程朱思想的框架,此时还未形成明确的“心即理”认知,而是处于一种从向外求理到向内探寻的思想转变初期。后来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一书中,对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总结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向外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按此逻辑,就应求理于内,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起点。

之后,王阳明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历经“百死千难”,在五十岁之后,他终于悟出心的本体为良知。他用良知去代替程朱的心之性,提出“良知即天理”,这个观点超越了朱陆,超越了朱熹的“性即理”,也超越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他说,良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心之本体是良知,良知即天理,这是我们现在概括王阳明第一个重要的思想,也是王阳明折衷朱陆的一个具体表现。

第二,是王阳明的“会通佛老”,或称“会通三教”。在阳明良知学的研究范畴中,这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当面对学生关于三教关系的疑惑时,王阳明巧妙地以房屋为喻,将儒家比作中间宽敞的大房子,而道教与佛教则分别是左右两间相对较小的房子。他学生提问,对佛老之学是否可以兼取其长?王阳明回答,说兼取就不对了,“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圣人的圣学,即儒家之学就是尽性至命,已经囊括了全部的终极真理,不需要兼取佛老之长。“二氏之用,皆我之用”,佛老两家,体和用的关系,儒家已包含。“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善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解释说:“我们在儒家的心灵修炼中延年益寿,这就叫仙;我们在儒家的心灵修炼中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这就叫佛。后世儒者看不见儒学的全貌,所以才错误地将儒家与佛、道两家分裂。圣人与天地万物同体,儒佛老庄都是圣人的手段,这才是大道!佛老之学只顾自身,只能叫小道。”     

由此可知,王阳明的会通三教,是综合三教,但不是站在道教或佛教的立场去会通三教,而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始终坚守儒家本位,在承认佛老具有一定合理之处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确立儒家在思想领域的核心主导地位。

今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解读王阳明的思想,就讲以上两点。我把阳明心学概括为良知之学,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就在阳明心学,而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是良知之学。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五届阳明学与浙江文化学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略有删节)

最新推荐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谢晓波: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

今天我围绕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浙江浓度”的背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作个分享交流。一、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速从2023年的2.7%降至2.4%,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和海外投资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来看,消费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拖累相关行业,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削弱了投资能力,导致民营企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要素和转型来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

详情

刘亭: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