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我院金杨华教授领衔的“数字浙商”研究成果在《管理世界》发表

作者:    2023-04-28

我院方向负责人金杨华教授领衔开展的“数智浙商”研究成果《产业集群赋能平台从何而来:功能开发与信任构建共演的视角》在《管理世界》2023年第5期正式发表。

该成果以物产中大化工集团赋能海宁经编产业集群为研究问题,呈现了浙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新进展,是我院凝练浙商智慧、赋能浙商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成果。

1684738084136539.jpeg






摘要:产业集群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量大面广的集群中小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现实难点。已有研究指出借助大平台赋能是推进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需要追问的是产业集群赋能平台从何而来?对此,本文理论抽样物产中大化工集团进入浙江海宁经编产业集群,构建“经编产业集成服务平台”的案例开展研究,归纳出一条集群外部企业联合集群企业和区域政府共同构建平台的路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赋能平台构建是功能开发行为与信任构建行为的共演,推动平台螺旋式成长的过程。具体包括“统一平台价值认知”“沉淀平台数据资源”和“挖掘平台数据价值”3个阶段。首先,平台构建以“统一平台价值认知”为起点,通过“平台用户痛点挖掘”和“数据价值主张形成”的功能开发行为,指引推进“制度信任构建”,吸引天使用户加入共创,获取价值反馈;其次,推进“沉淀平台数据资源”,通过“平台数据获取”和“平台数据汇聚”的功能开发行为,形成数字工具,服务“关系信任构建”,进而促进平台与用户共创、强化数据获取的深度;最后,发力“挖掘平台数据价值”,通过“数据驱动效率提升”和“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功能开发行为,支撑“计算信任构建”,快速提升用户数据规模,进而服务平台功能的持续升级。本文为产业平台构建研究贡献了“功能开发与信任构建共演”的新视角,并且在数字平台情境下深化了多维度信任及其动态性的研究。


关键词:产业集群赋能平台  平台构建  数字技术  信任  共演


产业集群赋能平台从何而来:...能开发与信任构建共演的视角_金杨华.pdf


最新推荐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谢晓波: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

今天我围绕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浙江浓度”的背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作个分享交流。一、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速从2023年的2.7%降至2.4%,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和海外投资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来看,消费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拖累相关行业,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削弱了投资能力,导致民营企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要素和转型来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

详情

刘亭: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