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全面深化改革和浙商创业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    2014-11-17

11月15日—16日,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浙商资源网、浙江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会、浙商博物馆联合协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浙商创业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李金昌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张蔚文、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蒋学基、浙江省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郑宪宏、浙江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调研员吴凤钢、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管理世界》编辑部副主任张劲松、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郝云宏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省内外浙商、管理学院教师及研究生等近130人参加会议。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兼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项国鹏主持开幕式及主题演讲。

15日上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郝云宏分别作了“转型升级与管理创新”、“电子商务开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转型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创业创新:动机与环境”的主题演讲。主题演讲内容丰富,见解精深,富有新意,给与会者很大启发。15日下午,两个学术分论坛和企业家分论坛同步举行,分别由上海财经大学贺小刚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韵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张宗和教授主持。16日,与会者实地考察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祐康集团和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获得祐康集团和浙商博物馆的热情接待。浙商的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精神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和众多思考。

本次会议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参会主体的多元性。参会人员来自“政产学媒”,“四位一体”,畅所欲言。第二,会议主题的现实性。2014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企业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浙商作为中国第一大民商群体,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第三,会议内容的对接性。浙商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和创业者群体,蕴藏着丰富的学术话题,浙商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对接,顶天立地,推陈出新。会议组织了学术分论坛、企业家分论坛和知名浙商企业考察,搭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交流平台,共同服务于浙商转型升级。

1.jpg


最新推荐

陈寿灿出席纪念黄宗羲诞辰415周年学术活动并作主旨报告

10月12日,纪念黄宗羲诞辰415周年学术活动在宁波余姚成功举办。作为宁波市社科界重大学术活动,由余姚市社科联、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共同主办,旨在深入研究阐发梨洲先生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宁波市社科联主席傅晓,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姚市社科联主席黄桂树出席会议并讲话,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会长董朝晖致辞。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工商皆本’思想的历史溯源与浙江意义”的主旨报告。会上,陈寿灿教授指出,“工商皆本”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本-末”问题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古代中国由“农本抑商”迈向“农商皆本”的政治思想转向。自先秦“义利之辨”发轫,中华文明围绕农与工、商关系,逐步完成由“重本轻末”向“农商皆本”的观念演进。春秋时期,管仲“轻重之术”彰显“藏富于民”的治理旨趣;两汉《盐铁论》之辩,使工商业持续进入“富国强兵”的政策视野;唐宋以降,商品经济的“流通-信用-法度”秩序臻于稳固,票号

详情

【浙学与浙商】浙江人文风貌的崇商特质

自古以来,浙地商业风俗兴盛。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其岁时、礼仪、娱乐、饮食等风俗活动丰富,深刻反映出浙地新兴市民商人的生活旨趣;浙地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宁波、舟山等港口贸易业、渔盐业发达,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培育了浙地人民勇敢、勤劳、开放的精神特质;浙地手工业种类繁多,龙泉宝剑、哥窑青瓷、东阳木雕等精湛工艺映衬出浙地人民精致、创新、格物的人文特质。浙地丰富多元的商业活动源于浙地人民崇商重教、通商惠工的文化倾向。以浙江商帮文化、浙江家风家训、浙江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浙地商业乡俗文化,以治生、理财和制用为纲,深刻反映了浙地深厚的崇商民俗风貌。其一,讲求诚信、务实、开放的浙江商帮文化。浙江商人自浙地生发,以血缘宗族和地缘乡谊为纽带,在客居地建立同乡会馆、公所等商人团体。浙江商帮种类繁盛,商帮文化丰富。自南孔入衢,儒学深刻塑造浙江商帮文化“亦儒亦商”的身份特征。在儒学影响下,浙江商帮具备“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儒商品格,并在浙学涵养下带有“道由天定,事在人为”的乐观商人取向。以“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南浔商帮”为代表的浙江商帮文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民国时期的文献《龙游县志·

详情

【浙学与浙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

文化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因素。文化对经济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广受学界关注,并引发了对于经济增长背后文化基因的规范分析研究。斯波劳雷和瓦克齐亚格通过双边模型对基因距离度量的文化距离进行观测,认为以信念、惯例、习性、风俗等文化特征为代表的基因距离差异能够促进或阻滞技术扩散,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国内学者如赵子乐、林建浩、刘蓝予等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基因理论,论证本土传统文化基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和高地,浙江民营经济造就了浙江经济、财政的高速发展。浙江民营经济较之其他省份具备密度高、规模大、实力强、分布均衡的发展优势。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浙江省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已超过1300户,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3.4%的税收、81.6%的出口、87.5%的就业,这些指标均位居全国榜首,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08席,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均有分布,各地、县(市区)民营经济模式、产业发展皆具特色。因此,研究浙江经济发展现象背后的经济文化基因,阐明其经济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