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学术专场分论坛会议通知

作者:    2012-11-01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学术专场分论坛——浙商企业家文化传承和新浙商创业会议通知

会议背景: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转型升级和适度增长的双重任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完成这一使命和任务,必须根植于市场经济,以政府为主导,以民众为主体,主要依靠民间的人才、资本和知识的力量,尤其是具有新的视野、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的商业社会精英,通过他们的创新创业来实现。新浙商创业正反映这一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新旧交替之时代,新浙商的脱颖而出,或许可以给浙商企业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而无论是新浙商,亦或是老浙商,都将"以一种全新的视野、价值观和创新能力来应对新时代的变迁与挑战。

因此,举办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承办、浙商大学生创业园协办以“浙商企业家文化传承和新浙商创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题:

1、浙商企业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新浙商的创业与创新

会议地点:

西溪598宾馆(古墩路1号,与西溪路交叉口)秋芦厅会议室

会议时间:

2012年11月6日下午2点

主要参会人员: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杨树荫、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陈立旭等企业家、政府官员、学者和媒体代表50余人。

主要议程:

下午2:00-3:30 会议主题发言

下午3:40-5:00 沙龙形式两代浙商对话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49号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310035

联系人:沈青  方露娟

电话:0571-88905711

传真:0571-88905711

手机:13588109204,13588068236

E-mail: fanglujuan@163.com

 

 

浙商研究中心

2012-10-29


最新推荐

陈寿灿出席纪念黄宗羲诞辰415周年学术活动并作主旨报告

10月12日,纪念黄宗羲诞辰415周年学术活动在宁波余姚成功举办。作为宁波市社科界重大学术活动,由余姚市社科联、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共同主办,旨在深入研究阐发梨洲先生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宁波市社科联主席傅晓,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姚市社科联主席黄桂树出席会议并讲话,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会长董朝晖致辞。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工商皆本’思想的历史溯源与浙江意义”的主旨报告。会上,陈寿灿教授指出,“工商皆本”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本-末”问题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古代中国由“农本抑商”迈向“农商皆本”的政治思想转向。自先秦“义利之辨”发轫,中华文明围绕农与工、商关系,逐步完成由“重本轻末”向“农商皆本”的观念演进。春秋时期,管仲“轻重之术”彰显“藏富于民”的治理旨趣;两汉《盐铁论》之辩,使工商业持续进入“富国强兵”的政策视野;唐宋以降,商品经济的“流通-信用-法度”秩序臻于稳固,票号

详情

【浙学与浙商】浙江人文风貌的崇商特质

自古以来,浙地商业风俗兴盛。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其岁时、礼仪、娱乐、饮食等风俗活动丰富,深刻反映出浙地新兴市民商人的生活旨趣;浙地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宁波、舟山等港口贸易业、渔盐业发达,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培育了浙地人民勇敢、勤劳、开放的精神特质;浙地手工业种类繁多,龙泉宝剑、哥窑青瓷、东阳木雕等精湛工艺映衬出浙地人民精致、创新、格物的人文特质。浙地丰富多元的商业活动源于浙地人民崇商重教、通商惠工的文化倾向。以浙江商帮文化、浙江家风家训、浙江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浙地商业乡俗文化,以治生、理财和制用为纲,深刻反映了浙地深厚的崇商民俗风貌。其一,讲求诚信、务实、开放的浙江商帮文化。浙江商人自浙地生发,以血缘宗族和地缘乡谊为纽带,在客居地建立同乡会馆、公所等商人团体。浙江商帮种类繁盛,商帮文化丰富。自南孔入衢,儒学深刻塑造浙江商帮文化“亦儒亦商”的身份特征。在儒学影响下,浙江商帮具备“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儒商品格,并在浙学涵养下带有“道由天定,事在人为”的乐观商人取向。以“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南浔商帮”为代表的浙江商帮文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民国时期的文献《龙游县志·

详情

【浙学与浙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

文化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因素。文化对经济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广受学界关注,并引发了对于经济增长背后文化基因的规范分析研究。斯波劳雷和瓦克齐亚格通过双边模型对基因距离度量的文化距离进行观测,认为以信念、惯例、习性、风俗等文化特征为代表的基因距离差异能够促进或阻滞技术扩散,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国内学者如赵子乐、林建浩、刘蓝予等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基因理论,论证本土传统文化基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和高地,浙江民营经济造就了浙江经济、财政的高速发展。浙江民营经济较之其他省份具备密度高、规模大、实力强、分布均衡的发展优势。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浙江省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已超过1300户,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3.4%的税收、81.6%的出口、87.5%的就业,这些指标均位居全国榜首,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08席,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均有分布,各地、县(市区)民营经济模式、产业发展皆具特色。因此,研究浙江经济发展现象背后的经济文化基因,阐明其经济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