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新浙商创业与知识创造”论坛顺利举行

作者:    2011-09-19

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浙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新浙商创业与知识创造”论坛于2011年5月14日在浙江工商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主要嘉宾有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郭占恒、浙江省经合办副主任郑宪宏、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蒋东生、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浙江省社联名誉主席胡祖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贺小刚、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郝云宏、企业家代表浙江磐石董事长田宁、华星创业集团副总经理方春英、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省内外的浙商代表及媒体人士共100多人参加会议,共同论道后危机背景下的新浙商创业创造发展之路。会议开幕式由浙商研究院院长吕福新主持。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浙商创业与知识创造”,论坛分上下午两部分。上午论坛由五位专家和企业家做主题发言,分别是李家华“创业教育与创新”、凌云“浙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浙商创业”、田宁“互联网经济新浪潮”、贺小刚“情感关系合约与创始人离任”、郝云宏“代际传承中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下午的论坛由三位企业家和学者做主题发言,分别是方春英“草根创业”、项国鹏“新浙商创业与创业人才培养”、祝耀升“创业重在服务模式”。此外还有10多位学者和企业家参与发言交流,论坛最后部分是对话沙龙,主题为“两代浙商的差异与融合”。

发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新浙商的涵义、浙商如何转型升级、从理念、人文精神、思想、技术、政策等层面进行详细阐述,对新浙商创业模式、知识创造、年轻人如何创业、创业目的、创业团队、创业路径、创业者理论、代际传承、新老浙商如何融合发展等进行深入探讨。论坛气氛热烈,发言人的精彩发言和独到观点得到与会者的称赞和认同。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题目选得好,内容新颖,互动性强,收获很大,论坛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最新推荐

陈寿灿出席纪念黄宗羲诞辰415周年学术活动并作主旨报告

10月12日,纪念黄宗羲诞辰415周年学术活动在宁波余姚成功举办。作为宁波市社科界重大学术活动,由余姚市社科联、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共同主办,旨在深入研究阐发梨洲先生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宁波市社科联主席傅晓,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余姚市社科联主席黄桂树出席会议并讲话,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会长董朝晖致辞。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工商皆本’思想的历史溯源与浙江意义”的主旨报告。会上,陈寿灿教授指出,“工商皆本”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本-末”问题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古代中国由“农本抑商”迈向“农商皆本”的政治思想转向。自先秦“义利之辨”发轫,中华文明围绕农与工、商关系,逐步完成由“重本轻末”向“农商皆本”的观念演进。春秋时期,管仲“轻重之术”彰显“藏富于民”的治理旨趣;两汉《盐铁论》之辩,使工商业持续进入“富国强兵”的政策视野;唐宋以降,商品经济的“流通-信用-法度”秩序臻于稳固,票号

详情

【浙学与浙商】浙江人文风貌的崇商特质

自古以来,浙地商业风俗兴盛。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其岁时、礼仪、娱乐、饮食等风俗活动丰富,深刻反映出浙地新兴市民商人的生活旨趣;浙地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宁波、舟山等港口贸易业、渔盐业发达,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培育了浙地人民勇敢、勤劳、开放的精神特质;浙地手工业种类繁多,龙泉宝剑、哥窑青瓷、东阳木雕等精湛工艺映衬出浙地人民精致、创新、格物的人文特质。浙地丰富多元的商业活动源于浙地人民崇商重教、通商惠工的文化倾向。以浙江商帮文化、浙江家风家训、浙江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浙地商业乡俗文化,以治生、理财和制用为纲,深刻反映了浙地深厚的崇商民俗风貌。其一,讲求诚信、务实、开放的浙江商帮文化。浙江商人自浙地生发,以血缘宗族和地缘乡谊为纽带,在客居地建立同乡会馆、公所等商人团体。浙江商帮种类繁盛,商帮文化丰富。自南孔入衢,儒学深刻塑造浙江商帮文化“亦儒亦商”的身份特征。在儒学影响下,浙江商帮具备“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儒商品格,并在浙学涵养下带有“道由天定,事在人为”的乐观商人取向。以“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南浔商帮”为代表的浙江商帮文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民国时期的文献《龙游县志·

详情

【浙学与浙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

文化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因素。文化对经济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广受学界关注,并引发了对于经济增长背后文化基因的规范分析研究。斯波劳雷和瓦克齐亚格通过双边模型对基因距离度量的文化距离进行观测,认为以信念、惯例、习性、风俗等文化特征为代表的基因距离差异能够促进或阻滞技术扩散,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国内学者如赵子乐、林建浩、刘蓝予等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基因理论,论证本土传统文化基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和高地,浙江民营经济造就了浙江经济、财政的高速发展。浙江民营经济较之其他省份具备密度高、规模大、实力强、分布均衡的发展优势。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浙江省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已超过1300户,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3.4%的税收、81.6%的出口、87.5%的就业,这些指标均位居全国榜首,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08席,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均有分布,各地、县(市区)民营经济模式、产业发展皆具特色。因此,研究浙江经济发展现象背后的经济文化基因,阐明其经济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