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很荣幸出席本次“阳明学与东方商道”论坛,与在座各位一道交流阳明学与东方商道的相互关联,共话东方智慧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何以焕发新生。阳明学与东方商道,反映着哲学与实践、伦理与商业的深度结合。
本次论坛围绕东方商道阐发阳明学问,聚焦阳明心学重新审视东方商道,不仅旨在追溯历史,更在于探讨商业伦理与现代实践的融合,以此启发未来商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由此,我们也是直指东西方商业伦理的区别来讨论东方商业文明的内核。东西商业伦理之别,首先是对作为商之前提的世界的起点的认知不同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理念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前提是“心物二元”、主客分离;其次是对于经济活动及人生存在的表现形式的不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观念遵循的是人本的逻辑,而西方则是资本的逻辑;再次是人的活动方式及商业活动的价值追求不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观念最终是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而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写了《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证明儒家伦理是可以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我后来发觉,问题并不像余英时教授说的那样简单,中国的商业伦理不仅仅是儒家的商业伦理。我认为,道家、墨家等商业伦理思想与儒家商业伦理思想是各有千秋,而且在许多方面更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中的说法是“士农工商”,把“商”放在最后,但是我们几千年的商业活动和经验却是非常丰富的,可谓商通古今、商通四海、商亦有道。只不过我们没把它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加以阐发,如范蠡被称为中华商祖,可以说是传统商业文化中的源头和典范,也是东方商道之先驱。司马迁《货殖列传》中说:“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以及“随时逐利”“三散家财”“富好行其德”等商业思想和财富理念,早已经传递出东方商道的韵味。
作为中国商业文明的哲学表达,东方商道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其内涵广泛吸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等思想精要,“闻道于天,诚敬自存”。
东方商道以兼收并蓄的哲学深度与伦理广度,实现了东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商业文明的有机融合,超越了西方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的市场局限,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与优势的商业伦理和实践策略。如今,全球化打破了区域经济的壁垒,但同时文化冲突与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时代呼唤东方商道,这是全球化进程中对商业伦理、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新期待;时代也为企业家何以贯彻、赓续中华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商道智慧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
今天我们的论坛以阳明学与东方商道为主题,是因为王阳明的学说代表了随宋室南迁之后中华传统文化的某种转型,阳明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后的原创性高峰。阳明学将“商”与“道”融为一事,并为东方商道注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将其提升到个人修身、生活实践与宇宙自然相统一的哲学高度。
良知在阳明学说中具有本体意义,王阳明说:“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这里明确了良知在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也指明了良知作为心之本体,是“恒照者”,良知就是本性使然。
良知即恒照者。恒照,就是经常、不变、长久、永恒。良知的存在是永恒的,良知的存在是常觉常照的。良知是恒照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就是因为吾良知之流行不息,所以良知即是恒照者也。
良知即仁。王阳明追求“万物一体之仁”,这里的仁的意义指向就是良知,所以他说:“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万物一体之仁也就是良知的呈现。
良知即道。王阳明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士农工商,异业同道。其中的“道”就是良知,是指“致良知”中的“良知”,就是“恒照者”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阳明学与东方商道的内在联系,在王阳明那里,商道就是良知。“异业同道”的道就落实在致良知的过程之中,是在处人处事包括经商等等活动,一方面,是人活动在事事物物体现着良知,另一方面,事事物物又会投射在人的心性活动当中。当然也会体现在商业伦理诸多方面:
在商者,以良知恒照、当以义生利。商者自然言利,而利有一己之私利,更有彼此的互利、一国之大利、天下之公利。君子以道获利,不因私而废公,乃至舍私以为公,真正成为商之大者。
在商者,以良知恒照、当富而好德。商者自然言富,君子“能致富,尤能善用其富”,故致富,守富而好其德。富之大者,必先立其诚,无愧于心,成己达人,以至于兼济天下。
在商者,以良知恒照、当敬天爱人。在企业治理中追求企业伦理与企业管理的统一。以恒照者引领个体的行为,以企业伦理的自觉达到共同体共同价值的共同表达,克私去蔽,身心澄明,在自我压缩自觉行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让自我管理成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商者,以良知恒照、当亲和外物。经济活动是要让世界更加美好。企业要善待自然,善待环境,融入自然;顺应天时,守黑留白,光而不耀,达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合共生,泽被后世。“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在商者,以良知恒照、当科技向善。基于对数据是事实的集合或世界的表征这一认知,世界各国、各行各业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数据已经成为继自然资源和货币资本之后的核心生产要素,但数字化的伦理问题不是全部依靠法律、法规可以解决的。以良知恒照就是要以东方智慧为指引,以哲学介入设计,以伦理“嵌入”算法,推动科技向善。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在经营的根本思想、经营的哲学应该向中国的圣人贤人学习”,他是东方商道的自觉实践者。任正非等许多浙商、华商也是东方商道的实践者,也是东方商道的推进者。面向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家能以阳明学的智慧为指引,贯彻与弘扬东方商道,推动商业道德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
“吾心自有光明月,山河大地拥清辉”。阳明学能给人们提供心理、思想、精神上的滋养和寄托,阳明学是心中的一座明灯相映,能让人通体明净而情性怡然,泰然处世而意志弥坚。阳明学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宁静,让我们的内心拥有更多喜乐和光明。
事上磨砺,商道自明;知行合一,泽被四方。阳明学作为实践哲学,之于当下变幻无常的世界,之于风谲云诡的商海,之于浮躁不安的内心,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在2025年1月9日第五届阳明学与浙江文化学术论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