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江省法学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2024年年会顺利举行

作者:    2024-11-18

11月16日,浙江省法学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宁波顺利举行。本次年会由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承办,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浙商研究院协办,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浙籍法学家”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湖州市人民检察院、衢州市人民检察院、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银律师事务所温州分所、上海邦信阳(杭州)律师事务所、浙江东鹰律师事务所等多所高校和法律实务界的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浙籍法学家研究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在16日下午开始,与会代表首先听取了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牛太升的视频致辞。


牛太升主任对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在短短12年间取得的优异成果表示了肯定与祝贺,认为对浙籍法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已经成为了浙江省法学研究的一张名片。同时,他也对未来浙籍法学家研究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期待,希望浙籍法学家研究会的同仁在全力做好浙籍法学家系统化研究工作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融入“法治浙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将浙籍法学家辉煌的过去铸就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光明的未来。


浙籍法学家研究会会长、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做会议报告。陈寿灿会长表达了对本次会议能够在宁波举办的兴奋之情,指出从自己家乡走出去的以应松年、江平为代表的宁波籍法学家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法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宁波港也是中国重要的法治港口。陈寿灿会长报告了过去一年浙籍法学家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指出研究会在传承浙籍法学家理论知识、深化浙江的法学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建设和法治浙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论文、项目、奖项上都贡献了诸多学术成果,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在2023年的考评中荣获“优秀”。其次,陈寿灿会长谈到了当前法学界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他指出,这么多优秀法学家的涌现,与浙江省自古以来开放、经世、崇商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持续深挖本省的法学家资源,创新、持续弘扬浙籍法学家的智慧,总结提炼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理论,回应时代之问、浙江之问、法治之问。最后,陈会长代表主办方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特别是对万里学院法学院承办此次会议致以衷心的感谢!


著名浙籍法学家应松年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指导的博士梁亚伦应邀为会议作主题报告。梁博士以“学生眼中的应松年教授及其学术思想”为题,对应老师的人生经历作了整体性的回顾,对应老师的学术贡献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分享了学生眼中应松年老师的点点滴滴。


会议的主题发言分三个领域,分别为“近代浙籍法学家思想研究”“浙籍法学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治浙江建设”。来自高校和实务部门的多名汇报者对沈钧儒、吴经熊、余棨昌等近代浙籍法学家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陈光中、江平、俞荣根等现代浙籍法学家在理论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领域的贡献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并对法治浙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贡献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会代表围绕这些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会议期间举行了颁奖仪式,表彰了在浙籍法学家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论文作者。这些获奖论文不仅展示了浙籍法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为推动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浙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闭幕式上,陈寿灿会长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研究的问题聚焦,围绕浙籍法学家及浙籍法学家的形成机理、成长逻辑与学术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将推动我们的思考走向深入,进一步探索何以浙籍法学家能够成为一个现象。他强调,研究会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推动浙籍法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浙江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浙籍法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也为推动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浙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相信在浙籍法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法治浙江建设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最新推荐

探源浙学精粹 解码浙商基因——《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的专著《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15.8万字,分“文化与经济”“浙江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两晋之前浙学传统的成长”“宋以降浙学传统的成型”“浙商的兴起与发展”“浙商精神的内涵与演进”六章,以独到的学理眼光与深邃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思想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揭示了“学术—精神—实践”三位一体的演进逻辑,为理解浙江的发展经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识资源。【章节目录】【内容简介】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标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浙商崛起的历程写照,同时也是浙江文化传统的实践展开。浙学与浙商的关联,本质上是人文精神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文化传统,为浙江民营经济提供了文化根基与价值导向,而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又反身激活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史—经济史”割裂的研究路径,将“浙学”与“浙商”置于统一的价值框架与理论逻辑中加以考察。本书强调,浙学不是纯

详情

浙商 大智库|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举行

风起东海好扬帆,之江正涌伦理潮。2025年9月13-14日,由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和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东海之滨“海上花园”洞头,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和实践经验。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一行参会交流。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既带来了伦理挑战,也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期待浙江省伦理学会积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满足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聚焦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伦理支撑和科学的决策参考;同

详情

三方携手启新程!浙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9月2日下午,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商大创业园顺利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三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新浙商赋能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签约仪式由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主持,三方核心代表悉数出席。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徐八达、副院长徐永根,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戚燕,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斌等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陈寿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为关键趋势。三方合作兼具天然必要性与坚实基础:省人才集团拥有广阔的人才服务网络,浙商研究院深耕浙商研究与赋能,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专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三者可通过“合作共赢的初心、行之有效的机制、三向奔赴的共情”,为浙商精神注入新内涵,为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戚燕总经理结合自身对阳明文化的认同与实践,提出三项具体合作方向:共同举办新质浙商传习营,创新传播阳明文化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