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江省法学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2024年年会顺利举行

作者:    2024-11-18

11月16日,浙江省法学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宁波顺利举行。本次年会由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承办,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浙商研究院协办,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浙籍法学家”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湖州市人民检察院、衢州市人民检察院、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银律师事务所温州分所、上海邦信阳(杭州)律师事务所、浙江东鹰律师事务所等多所高校和法律实务界的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浙籍法学家研究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在16日下午开始,与会代表首先听取了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牛太升的视频致辞。


牛太升主任对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在短短12年间取得的优异成果表示了肯定与祝贺,认为对浙籍法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已经成为了浙江省法学研究的一张名片。同时,他也对未来浙籍法学家研究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期待,希望浙籍法学家研究会的同仁在全力做好浙籍法学家系统化研究工作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融入“法治浙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将浙籍法学家辉煌的过去铸就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光明的未来。


浙籍法学家研究会会长、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做会议报告。陈寿灿会长表达了对本次会议能够在宁波举办的兴奋之情,指出从自己家乡走出去的以应松年、江平为代表的宁波籍法学家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法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宁波港也是中国重要的法治港口。陈寿灿会长报告了过去一年浙籍法学家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指出研究会在传承浙籍法学家理论知识、深化浙江的法学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建设和法治浙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论文、项目、奖项上都贡献了诸多学术成果,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在2023年的考评中荣获“优秀”。其次,陈寿灿会长谈到了当前法学界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他指出,这么多优秀法学家的涌现,与浙江省自古以来开放、经世、崇商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持续深挖本省的法学家资源,创新、持续弘扬浙籍法学家的智慧,总结提炼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理论,回应时代之问、浙江之问、法治之问。最后,陈会长代表主办方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特别是对万里学院法学院承办此次会议致以衷心的感谢!


著名浙籍法学家应松年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指导的博士梁亚伦应邀为会议作主题报告。梁博士以“学生眼中的应松年教授及其学术思想”为题,对应老师的人生经历作了整体性的回顾,对应老师的学术贡献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分享了学生眼中应松年老师的点点滴滴。


会议的主题发言分三个领域,分别为“近代浙籍法学家思想研究”“浙籍法学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治浙江建设”。来自高校和实务部门的多名汇报者对沈钧儒、吴经熊、余棨昌等近代浙籍法学家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陈光中、江平、俞荣根等现代浙籍法学家在理论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领域的贡献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并对法治浙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贡献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会代表围绕这些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会议期间举行了颁奖仪式,表彰了在浙籍法学家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论文作者。这些获奖论文不仅展示了浙籍法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为推动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浙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闭幕式上,陈寿灿会长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研究的问题聚焦,围绕浙籍法学家及浙籍法学家的形成机理、成长逻辑与学术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将推动我们的思考走向深入,进一步探索何以浙籍法学家能够成为一个现象。他强调,研究会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推动浙籍法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浙江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浙籍法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也为推动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浙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相信在浙籍法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法治浙江建设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最新推荐

陈寿灿应邀赴乌鲁木齐为 “新时代新疆干部大讲堂” 作专题报告

6月16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受邀赴新疆乌鲁木齐出席“新时代新疆干部大讲堂”,以“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库智慧。讲座中,陈寿灿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为切入点,结合浙江“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的实践经验,通过剖析杭州“科创六小龙”等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如何通过政企协同、数字赋能与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他强调,政商关系需在“亲清统一”中寻求平衡,政府既要控制越位以“清”,更要积极服务以“亲”,同时借助数字技术重塑治理逻辑,适应新经济形态发展需求。此次讲座引发新疆当地政府部门高度共鸣。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齐东峰表示,讲座“理论深刻、案例鲜活”,新疆将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借鉴浙江“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宝林则指出,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推进“一网通办”“一线应答”,为营商环境注入数字动能。作为浙江营商环境建设的见证者与研究者,陈寿灿院长分享了浙

详情

中国华商智库论坛:商帮文化与现代转型研讨会成功举行

6月6日,“中国华商智库论坛:商帮文化与现代转型”研讨会如约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名人堂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所、浙江省伦理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承办。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曹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福玲等知名专家学家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本次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主持。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并做主旨演讲。他特别提及四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所在商业伦理方面共同取得的成果,并对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伦理学会长期以来的学术支持与推动表示感谢。在题为《浙学是浙商文化的源头活水》的演讲中,陈寿灿教授深刻阐释浙商文化是浙学的文化呈现。他指出浙学内含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是以学术为主题的一种发展形态。他指出,南宋事功学派以“功到成

详情

案例分享 | 嵊州:“企情日记”里亲清密码

二十多年前,一本“民情日记”成为嵊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有效抓手。干部们揣着笔记本走村入户,记下的是家长里短,解开的是百姓心结。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嵊州翻开日记新篇,秉持“与企同心、与企同行”理念,将字里行间的主角从“民”变成了“企”,迭代形成以“企情日记”为载体的亲清警企关系,以“公安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感”。聚焦警务助企“大阵地”,开辟亲清服务新路径走进“嵊州市警企会客厅”,279项涉企服务可“一站式”解决。会客厅集中进驻15个部门单位215名“助企服务专员”,嵌入来访接待、报案咨询、指挥调度等5个功能场景。企业开工、上市等22项“一件事”增值服务在这里都可以办理。为不断缩小服务半径,警企联络室、村社警务室、银行网点化身“助企前哨站”。户籍、交管、社保等105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办理。由辖区辅警、流管员、网格员、银行员工等组成的16支“助企小分队”,常态提供代办帮办、上门办等便利服务,让企业和员工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根据企业发展、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嵊州市公安局落实分类服务,对无特殊需求企业实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对处于关键阶段项目实施“专班护航”,促成全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