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2024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浙非经贸合作资源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作者:    2024-11-17


11月16-17日,以“智资赋能 双向共创 共筑中非产贸金桥”为主题的2024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浙非经贸合作资源对接大会在杭州浙江宇视集团总部和杭萧钢构集团总部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商会主办,中非民间商会支持,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滨江区贸促会、杭州中非桥、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和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非经贸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商协会代表、企业家以及非洲商界人士、非洲华侨代表400余嘉宾齐聚一堂,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友好合作的未来。来自五个非洲国家的八位使领馆外交官应邀出席论坛。




浙江工商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商会会长张鸿斌,中非民间商会执行会长王晓勇,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鹏国,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徐鸿道,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副馆长Dewano Kedi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教授主持。

陈寿灿在致辞中表示,世界经济风起云涌,中非经贸风鹏正举。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开启了中非携手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的新篇章。浙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深化中非经贸、文化合作,2023年,浙江省已经成为“中非贸易第一省”。持续举办三届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正是贯彻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扩大非洲朋友圈,推动浙非合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生动实践。陈寿灿认为,“四千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浙江实践的精神写照,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以“四千精神”引领华商品牌出海非洲,既是战略考量,也是战术指引,期待企业家们坚守浙学精神,以义利并举、知行合一、开放开明的态度,来实践“双向奔赴、融合共赢”的初衷。

浙江工商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商会会长张鸿斌,中非民间商会执行会长王晓勇,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鹏国,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徐鸿道,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副馆长Dewano Kedi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教授主持。


张鸿斌表示,杭州市贸促会、杭州市国际商会担负着促进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重要职责,正值中非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非经贸西湖论坛连续举办三年,通过高水平的智库分享、智慧碰撞和资源对接,为杭商、浙商抱团走向非洲搭建了重要的经贸促进平台,为助力非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参会的企业家朋友能在平台上进一步深化友谊、寻求合作,在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的当下,携手前行,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王晓勇表示,企业在促进中非合作的深远发展中扮演着积极角色。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听取大家的思考、听取非洲的声音,共同探讨商机,携手互助,进一步提升浙非合作的水平,让抱团出海走进非洲的进阶版达到更高质量、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


作为浙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对非企业代表,张鹏国介绍了宇视科技多年来深耕海外市场,赋能各行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表示,宇视将持续为非洲朋友们提供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技术变量带来增量价值,助力中非现代化的美好建设,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同贡献更大的力量。

Dewano Kedir表示,资源和原材料就在那里,我们一起努力,为制造业、农业、纺织业、食品加工等提供便利,为中非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努力。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一个和中国保持着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诚邀浙江的企业赴非考察、投资,也期待与大家一起为促进中非的经贸往来和合作而共同努力。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拉非客青年创业地图发布仪式,中国汽车品牌出海非洲联盟启动仪式,杭州中非桥与杭州对非企业,杭州市国际商会、滨江贸促会与非洲商协会、华商会,非洲客商与杭州企业间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4中非经贸西湖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教授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达之路集团董事长、吉布提国家总统顾问、浙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何烈辉,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浙江华立海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敖毅斌,浙江物产圆通集团总经理阮秀丽,义乌市埔砬赫贸易有限公司CEO、义乌中非商会非方秘书长吉他和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叉国际副总经理张君军等六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分别就浙江对非经贸合作的新方向和新战略、中国企业家高质量地走进非洲的理念和模式、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中国品牌出海非洲的供应链集成与营销创新、走进非洲市场的关键思维等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浙商对非经贸合作“西湖对话”由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主持。脉链集团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赵峰英、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国际营销中心总裁闫夏卿、长沙非拓信息(KILIMALL)总经理谢斌、香港卓信会计事务所杭州总经理张海艳、浙江百佳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能、万事达(杭州)咖啡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喆、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监贾淼龙、德力西新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小红等涉非企业嘉宾围绕“智资赋能 双向共创 共筑中非产贸金桥”论坛主题展开交流和分享。


16日下午的浙非经贸合作资源对接大会上,南非、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的使领馆代表分别发布各自国家的产业投资资源,中非桥作了非洲产业园区及海外落地资源发布。随后,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品牌出海非洲服务资源,包括企业出海非洲资金合规出入境解决方案、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2.0版、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产品品牌及服务、中非桥立体化服务资源和中国外贸家服务资源等,为浙江企业走进非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大会还专设了中国汽车出海非洲交流对接会和中非农业产业合作研讨会两大平行论坛。资源对接区,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与合作机会。研讨会上,来自非洲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就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前景及合作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举行了中非农业合作及智慧化主题沙龙。


17日上午,中非工贸合作及产教融合主题论坛在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大会场举行。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原副司长周兆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余闯、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恒等嘉宾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中非工贸合作与产教融合的重视和支持。专家学者们就职业教育如何助力浙江企业落地南非、职业教育出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职业技能+中文”教育如何赋能南非华侨企业发展、中非青年创业项目孵化研究和浙江品牌出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了中非合作“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经贸合作更深入推进,加速发展。目前,浙江已成为中非地方经贸合作最活跃的省份。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持续三年举办中非经贸西湖论坛,展示了浙江在对非合作中的积极态度和丰硕成果,也为助力“生而全球”的浙商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中非、浙非经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库力量。


最新推荐

陈寿灿应邀赴乌鲁木齐为 “新时代新疆干部大讲堂” 作专题报告

6月16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受邀赴新疆乌鲁木齐出席“新时代新疆干部大讲堂”,以“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库智慧。讲座中,陈寿灿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为切入点,结合浙江“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的实践经验,通过剖析杭州“科创六小龙”等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如何通过政企协同、数字赋能与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他强调,政商关系需在“亲清统一”中寻求平衡,政府既要控制越位以“清”,更要积极服务以“亲”,同时借助数字技术重塑治理逻辑,适应新经济形态发展需求。此次讲座引发新疆当地政府部门高度共鸣。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齐东峰表示,讲座“理论深刻、案例鲜活”,新疆将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借鉴浙江“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宝林则指出,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推进“一网通办”“一线应答”,为营商环境注入数字动能。作为浙江营商环境建设的见证者与研究者,陈寿灿院长分享了浙

详情

中国华商智库论坛:商帮文化与现代转型研讨会成功举行

6月6日,“中国华商智库论坛:商帮文化与现代转型”研讨会如约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名人堂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所、浙江省伦理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承办。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曹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福玲等知名专家学家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本次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主持。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并做主旨演讲。他特别提及四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所在商业伦理方面共同取得的成果,并对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伦理学会长期以来的学术支持与推动表示感谢。在题为《浙学是浙商文化的源头活水》的演讲中,陈寿灿教授深刻阐释浙商文化是浙学的文化呈现。他指出浙学内含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是以学术为主题的一种发展形态。他指出,南宋事功学派以“功到成

详情

案例分享 | 嵊州:“企情日记”里亲清密码

二十多年前,一本“民情日记”成为嵊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有效抓手。干部们揣着笔记本走村入户,记下的是家长里短,解开的是百姓心结。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嵊州翻开日记新篇,秉持“与企同心、与企同行”理念,将字里行间的主角从“民”变成了“企”,迭代形成以“企情日记”为载体的亲清警企关系,以“公安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感”。聚焦警务助企“大阵地”,开辟亲清服务新路径走进“嵊州市警企会客厅”,279项涉企服务可“一站式”解决。会客厅集中进驻15个部门单位215名“助企服务专员”,嵌入来访接待、报案咨询、指挥调度等5个功能场景。企业开工、上市等22项“一件事”增值服务在这里都可以办理。为不断缩小服务半径,警企联络室、村社警务室、银行网点化身“助企前哨站”。户籍、交管、社保等105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办理。由辖区辅警、流管员、网格员、银行员工等组成的16支“助企小分队”,常态提供代办帮办、上门办等便利服务,让企业和员工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根据企业发展、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嵊州市公安局落实分类服务,对无特殊需求企业实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对处于关键阶段项目实施“专班护航”,促成全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