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专家观点集萃(一)
打开山西大学当代伦理研究院的“当代伦理前沿”公众号,我们看到的首先是它的LOGO“當”。这个标识的正中间赫然写着一个变型的繁体汉字“當”,有点像当铺的标识。
影视作品中的当铺大多形象不好。当铺收了一件名贵裘皮大衣,老板通常会唱喊:“质押光板没毛,鼠咬虫蛀,缺边少沿,破烂不堪,旧大衣一件!”高高在上、唯利是图的一副奸商嘴脸,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世俗对于落魄者的冷漠无情。
其实,典当行作为“借款给以个人财产作质押者之机构”,其本质是通过以物换钱的金融服务来为人提供方便,同时也获得自己的收益。它本身是社会交易需求的产物,也是应用伦理在经济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伦理上考察,典当有其正面的价值。其一,客户有以物换钱救急的需要,当铺提供了便利;其二,物钱交易的双方是自主自愿的,并无强迫;其三,如果典当者珍视所当之物,可以在规定的时限内赎回,只需交纳商定的当金利息和其他费用即可,当铺一般不会干强占当者宝物的勾当;其四,当铺的柜台高于典当者,且在大门与柜台间有一木板称为“遮羞板”,考虑到了典当者的隐私、脸面和尊严;其五,因典当定价的需要,典当行发展出了当物的鉴定、评估、作价等社会服务功能。正是因为社会中有这样的需求,典当行业在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了。相传汉代的司马相如曾经典当自己的袍子用以赊酒,唐代李白也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句。
山西大学当代伦理研究院和“当代伦理前沿”公众号采用“當”字作为其LOGO的主要标示,其寓意深远:
“當”是身份标示。因为“当代伦理研究院”和“当代伦理前沿”的公众号的首字为“当”。这就如同“工”形LOGO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标示一样。
“當”是时间,是当代、当下。这表达了山西大学当代伦理研究院和“当代伦理前沿”公众号要以当代和当下的社会伦理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不研究和解决当代和当下伦理问题的伦理学,不过是学者书斋里的思维游戏罢了。
“當”是应用伦理。它选用了典当行的“當”字,就是要表明山西大学要研究的伦理是深入实际伦理生活的,是要解决人伦日用问题的。
“當”是应当。伦理学研究的是公理以及合乎公理的规则,即寻找在此情此景下进行社会交往的人们应该遵循的应当。古人常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的就是大家认同的公理,指的就是以此公理为依据的处理伦理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當”是得当。从道德的角度而言,主体认识和觉解公理,心有戚戚焉,并将之付之于行动,使所做之事恰到好处,谓之得当。在这个过程中,对外惠泽于人,对内而身心俱得其益,于是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當”是担当。当今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很多人在金钱和享受面前迷失了。我们需要唤起广大民众珍视我们应当珍视的善,担当起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担当的道德责任。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是连接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辉煌未来的纽结。要想使伟大的中华文明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断绝,我们就要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人们或许还有一个疑问:“當”字何以不写成简体的“当”字,而为什么要写成繁体的“當”字呢?这是因为采用繁体“當”字还包含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寓意。山西大学当代伦理研究院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应用伦理,二是中华传统伦理。这两个研究方向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连结成一体的。应用伦理是建立在中华传统伦理基础之上的应用伦理,它应该贯穿五千年以来的中华优秀伦理的伟大精神,应该具有中华优秀伦理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应该是中华优秀伦理文脉的一个环节。中华传统伦理是五千年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当代伦理,是不同时期的关于应当、得当、担当的思想理论。以“當”字作为LOGO,寓意山西大学当代伦理研究院和当代伦理前沿公众号要把应用伦理与中华优秀传统伦理很好地融为一体,使当代的应用伦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伦理的当代形态。
让我们共同努力,引领应用伦理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好生活,贡献高尚而切用的伦理之思!
当然,如果仔细地审视这个“當”字的形状,还可以发现它似乎还有另外的寓意:一是这个LOGO的形状上部分像 “山”,下部分像是屋子里有个宝葫芦,这似乎是说 “山大有宝”?二是这个LOGO的下部分还像是屋子里有个酒篓,又似乎是说“山大有美酒”,等待着学界朋友来相聚品尝?“山”字本来就可给人带来遐想的无限空间,有宝可藏于深山,有美酒可藏于深山,有士亦可隐于深山。大山矗立在那里,百物生焉,众生聚焉,仙人居焉。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岂虚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