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商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简介

作者:    2024-06-19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当代浙商根植于浙江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于浙江灿烂的商业文明,承继了历史浙商的文化基因。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以浙商历史文化作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大项目组队等方式,组建了包括法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学院和国内多所高校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团体,探究浙商的文化之源、精神之核和价值之本,研究浙商的历史发展、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团队负责人:

陶水木,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慈善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浙商历史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及《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50余篇。

团队成员:

陈寿灿,博士、教授、博导,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司法部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在《哲学研究》《政法论坛》《新华文摘》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陈新,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项目多项,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于希勇,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拔尖人才。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浙江文化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出版《以利养义:改革开放40年浙商参与公益研究》等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

宫云维,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主持教育部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项目子项目等多项,在《中国史研究》《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文献》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郑根成,博士,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主任。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伦理学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在《哲学动态》《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发表论文30余篇。

团队成员还包括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绪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潘国旗教授、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李学功教授、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谢一彪教授、上海市工商联档案史料研究知名专家王昌范及上海市档案馆保管部主任彭晓亮、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刘俊峰、浙江科技学院潘标、湖州师范学院张剑等副教授、博士。

近年来,团队主持承担了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项目《浙商通志》、“近代杭嘉湖名商年谱”、新时代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四千精神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重大项目。《浙商通志》是浙商发展史上首部大型志书,它上启春秋战国下迄当代,不仅首次构建了《浙商通志》的结构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也为编篡其他地域商人通志提供了可参考、复制的蓝本。杭嘉湖名商年谱系列丛书选取近代杭嘉湖10位著名爱国商人作为研究对象,开拓性系统梳理各位谱主的生平与思想,特别是其经济思想、工商业成就及其重要地位影响不但开拓和深化了相关名商研究,而且对推进近代企业史、行业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推荐

我院陶水木教授出席第五届中国慈善史年会并作主旨报告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麻风病隔离防疫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慈善与生命:中西互视与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日本东洋大学、韩国信韩大学等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我院特聘教授陶水木出席会议并作《上海慈善团车站路地区房地产开发研究》的主旨报告。陶水木在报告中指出,近30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近代上海慈善团体经费时涉及房地产收益,但迄今没有对慈善团体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做过专门研究。上海慈善团车站路地区房地产开发,是近代上海慈善团体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且具有与其他慈善房地产建设项目不同的特点:一是开发物业具有综合性,除了住宅、商业街面房外,还有专门市场菜场,是民国时期慈善团体大型综合性房地产开发项目;二是开发资金筹措方式具有多样性,即既有以拟开发房地产连环抵押借款,又有以持有的有价证券质押融资。上海慈善团车站路地区房地产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慈善团体房地

详情

2025第十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日本成功举办

2025年8月7日至9日,主题为“美食与旅游(Gastronomy and Tourism)”的第十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琵琶湖校区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亚洲食学学会主办,立命馆大学食学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等多家知名学术机构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学者及业界代表参与,共同探讨美食与旅游在文化、经济与科技等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在论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洲食学学会驻中国秘书处设立于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发表开幕贺辞指出,美食与旅游不仅是跨越国界的文化纽带,更是重要的经济引擎,为浙商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平台与发展通道。陈寿灿强调,推动亚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论坛开幕式上,亚洲食学学会授予102岁韩国学者尹瑞石教授“亚洲食学终身成就奖”,彰显了亚洲食学界对前辈学者的崇高敬意。大会还设有四场主旨演讲及多场平行论坛,围绕美食旅游、文化遗产、跨文化流动、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饮食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与创新”分论坛中,亚洲食学论坛主席、浙商研究院特聘研究

详情

浙商研究院深度参与共促美食旅游融合发展——2025亚洲食学学会第二届大会暨第十五届亚洲食学论坛纵览

2025年8月7日至9日,以“美食与旅游(Gastronomy and Tourism)”为主题的2025亚洲食学学会第二届大会暨第十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琵琶湖校区召开。本次大会由亚洲食学学会(SAFS)、立命馆大学食学中心(RCGAS)、立命馆大学食品管理学会、和食文化学会(SJFS)、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朱拉隆功大学泰国学研究所等多家学术机构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日本、中国(含港澳台)、泰国、韩国、美国、英国、意大利、伊朗、阿联酋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学者和业界代表参会。会议议程丰富,包括4场特邀主旨演讲、18组平行论坛的74篇口头发表及5篇海报发表,共计83篇学术成果,从地区振兴、文化传承、跨国交流到创新科技等多个维度,对“美食与旅游”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隆重开幕与学界盛誉8月7日下午,大会正式开幕。论坛执行主席、立命馆大学食学中心主任阿良田麻里子教授主持开幕式。亚洲食学学会会长、朱拉隆功大学泰国学研究所所长Ritirong Jiwakanon教授致开幕辞,他回顾了学会承续亚洲食学论坛十五年学术遗产、于2024年正式成立的历程,并阐述了其促进亚洲食学发展与饮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