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新时代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四千精神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2024-04-26

423日,新时代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四千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浙商研究院举行。来自政府、智库、高校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主持。

 

 

省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四千精神”课题组成员涂言豪博士首先就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框架进行汇报,介绍了“四千精神”的整体背景,历史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四千精神”内容的主要探索:“四千精神”的提炼概括、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和在浙江的实践。课题组提出“四千精神”的精神内涵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事疾妄的“求实”精神、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交流研讨阶段,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认为“四千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创新创业的精神,同时也对当下全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家信心提振具有重要意义。他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建议在坚持全局性、典型性和目的性三大特点的基础上,从历史、人文、实践和发展四重逻辑来深刻理解和系统阐述“四千精神”的内涵意蕴。

 

 

浙江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郭占恒建议以更宏大的历史观,更宽广的视野,更包容的态度,在历史纵深中探寻浙商文化脉络谱系,挖掘文化基因,多维度解读四千精神。他认为通过梳理浙江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历代名人大家的论述、历代王朝执政理念以及家族、家谱等乡贤文化四大历史发展脉络,可概括出浙商文化传承的七大基因:知行合一、义利双行、工商皆本、士民同道、兼容并包、诚信戒欺、崇德尚俭。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杨华教授认为,“四千精神”是浙江人民的首创精神,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强调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从精神层面对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使得“四千精神”的研究更具价值。

 

 

浙江省社科院原院长何显明认为,“四千精神”是市场化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是对浙江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出的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概括。浙江的文化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具多元性和交融性的特征,他认为课题组在思想传统挖掘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他建议还可从生存环境、人文环境的角度切入加以研究。

 

 

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钭利珍教授表示,研究“四千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时代,重燃“四千精神”,能更好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家的内在精神力量,将其角色和身份感链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任,使新时代企业家成为民族发展和未来美好事业的守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激发有更大志向和抱负的企业家实现自我价值。

 

 

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认为,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角度看,浙江是北方和南方、海水与淡水、中央和民间交汇处,政治和经济发展较平衡,其特殊性决定了它成为观察中国的样本和重要窗口的最好选择,红色是浙江的标准色,发轫于浙南的“四千精神”也是浙江人的群体精神,创新性地发展为浙江红色精神谱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认为,在不同政治环境、历史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词语对浙商精神进行概括,虽表述版本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四千精神”在近代浙商中即有所体现,如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创新进取,开拓开放等优秀品质,“四千精神”是近代浙商精神的延续、传承和发展。

 

 

乐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虞维克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简要介绍了乐清“四千精神”三大历史成因和六个发展阶段,“敢、拼、义、新”四字的高度提炼和概括以及“四千精神”在乐清的生动实践。

 

 

浙商研究院院长、智库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四千精神是浙商创新创业砥砺前行的显明标识,是浙江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精神的有机组成。通过本次学术交流研讨会暨开题论证会,课题组将继续拓展视野,将四千精神置于更宏阔的时空场域与学术语境中进行考察。既要探究其从何而来,也要明确其去往何方,既要关注浙江的地域特色,也要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迁背后的精神变迁和文化因子。感谢各位专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和结构布局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将继续完善,努力构建浙商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着力赋能新时代浙商高质量发展。

 

 

 

 

 


最新推荐

探源浙学精粹 解码浙商基因——《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的专著《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15.8万字,分“文化与经济”“浙江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两晋之前浙学传统的成长”“宋以降浙学传统的成型”“浙商的兴起与发展”“浙商精神的内涵与演进”六章,以独到的学理眼光与深邃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思想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揭示了“学术—精神—实践”三位一体的演进逻辑,为理解浙江的发展经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识资源。【章节目录】【内容简介】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标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浙商崛起的历程写照,同时也是浙江文化传统的实践展开。浙学与浙商的关联,本质上是人文精神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文化传统,为浙江民营经济提供了文化根基与价值导向,而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又反身激活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史—经济史”割裂的研究路径,将“浙学”与“浙商”置于统一的价值框架与理论逻辑中加以考察。本书强调,浙学不是纯

详情

浙商 大智库|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举行

风起东海好扬帆,之江正涌伦理潮。2025年9月13-14日,由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和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东海之滨“海上花园”洞头,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和实践经验。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一行参会交流。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既带来了伦理挑战,也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期待浙江省伦理学会积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满足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聚焦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伦理支撑和科学的决策参考;同

详情

三方携手启新程!浙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9月2日下午,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商大创业园顺利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三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新浙商赋能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签约仪式由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主持,三方核心代表悉数出席。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徐八达、副院长徐永根,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戚燕,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斌等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陈寿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为关键趋势。三方合作兼具天然必要性与坚实基础:省人才集团拥有广阔的人才服务网络,浙商研究院深耕浙商研究与赋能,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专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三者可通过“合作共赢的初心、行之有效的机制、三向奔赴的共情”,为浙商精神注入新内涵,为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戚燕总经理结合自身对阳明文化的认同与实践,提出三项具体合作方向:共同举办新质浙商传习营,创新传播阳明文化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