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黎红雷:企业儒学对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    2023-12-04

第三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专家观点集萃(二)


1701680611140154.jpeg

企业儒学是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新儒商企业治理智慧的结晶,是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新领域,它将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与现代西方的管理理论相结合,形成中西合璧的“企业治理思想”,实现了儒家伦理在当代企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尽管我36年前提出这个思路,但只是理论上的论证。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问题在于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是灰色的。所以36年来企业儒学的发展是奠基在广大企业家实践基础上的,特别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当代新儒商的群体,我说是群体,不是虚的,因为2006年举办了博鳌儒商论坛,2016年第一届500人,2017年第二届是1500人,2019年的第三届是2300人,带着他们对儒学的理解来贡献智慧,所以我相信这些东西都是对他们实践经验的阐述。而疫情三年,各地举办了近百场线上活动,去年11月份浙商宁波方太举办了第一届新儒商年会,因为疫情原因只有300人参加,但是网上的传播量达109万人,可见影响之大。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儒家伦理的核心就是董仲舒所总结的“仁义礼智信”,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现在就从这个角度,来讲讲企业儒学是如何转化为现代企业智慧的。


一、仁以爱人:企业儒学对”仁“的创造性转化。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其“爱人”的起点是爱家庭,从爱自己的子女、兄弟开始,所以十分重视家庭伦理,《论语》里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在他们看来,家庭组织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家庭制度是所有文明制度的起点。

受此启发,企业儒学主张要把企业当作“家”。很多企业家没有“家”,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搞好,企业这个大家庭也没有搞好,成了孤家寡人。所以要把企业当作“家”,把员工当作“家人”,企业领导者则要当好一位尽职尽责的“大家长”,率领“家人”一起建设“幸福企业大家庭”。苏州固锝电子有限公司倡导“幸福企业大家庭”,是这方面的典型。

在企业儒学看来,企业是家,企业领导者是“大家长”,他像父母一样关心公司高管,爱护每一位员工。管理者也会学习效仿,这就是上行下效,兄友弟恭。管理层关怀员工,员工之间也会相互关爱,像兄弟姐妹一样,彼此关心、彼此爱护、彼此协助。这样的“家”,其成员并没有血缘关系 ,却获得了血缘家庭所具有的亲密感,实际上是一种“拟家庭化组织”,为企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二、义以生利:企业儒学对“义”的创造性转化。


义利关系肯定是伦理学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现代的商业文明一定是在传统商业文明和传统伦理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儒家主张“义以生利”,这是孔子在《左传》中说的,但是我看到浙商出版的著作里面提出“以利养义”,我觉得很不错。儒家把治国理政当作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包括“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利”、“义利合一”等丰富内涵。

受此启发,企业儒学以“利他主义”为基础,形成企业的经营哲学:考量企业成功的重要准则,不是我们有没有成功,而是我们的客户有没有因为我们而成功?如果我们过早地成功了,客户就不会成功。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一起是最好的,我也成功了、客户也成功了,但是如果只有一条路的时候,你要放弃什么?那就是放弃自己的利益,让别人先成功。这是21世纪做企业的基本原则。

从创造财富的供给与手段来看,商人起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意人、企业家、儒商。生意人有“三会”,会计算、会经营、会赚钱;企业家在生意人“三会”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有”:有勇气、有抱负、有情怀;儒商则在生意人“三会”和企业家“三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三讲”:讲仁爱、讲诚信、讲担当。所以儒商不是空的,它是九个方面,既是生意人,又是企业家,儒商与一般商人的区别不是不追求财富,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儒商就是商界的君子,他的职责就是运用儒家的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企业儒学看来,商人也好,企业家也好,赚钱有三部曲:

第一部,经商必须赚钱,我们不能像文化大革命一样空头政治,这个空头政治肯定把企业玩死,经商必须赚钱。“为人不可贪,为商不可奸,若要做善事,还是先赚钱”。公益的儒商首先是经营成功了,有钱,他才可能做公益。

第二部,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赚钱过三关,法律是底线,道德要约束,良心最值钱”。

第三部,要将自己赚来的钱回报社会:“独善非至善,兼济方圆满,善心有善报,天地大循环”。


三、礼以治企:企业儒学对“礼”的创造性转化。


儒家的治国之道主张德教与礼法并举。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浙商的榜样宁波方太集团茅忠群,有一次我带企业家去参观,他开着小车在厂区转,他问我:黎教授,是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说是。他说一句《论语》就可以治企业,我说哪一句?他说就是道德教化和礼治规范。

受此启发,企业儒学致力于建设新时期的工商业文明,确立中西合璧的普适性的企业文化。

这个礼包括了礼仪、制度、法律。我知道政法大学叶教授专门写了本书《儒家法思想融合》。很多人误解,法家讲法,儒家讲德,实际上儒家的礼就包含了法,我觉得他的研究是对的。


四、智以应变:当代儒商对“智”的创造性转化。


儒家之“智”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时中”。与很多人心目中儒家的“保守”形象不同,真正的儒家其实是主张与时俱进、趋时而动的。《周易》中多次提到“与时偕行”。

受此启发,企业儒学主张,企业要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成功是你跟上了时代,所以你是时代的企业。你跟不上时代,成功最后变失败。这么多年发展,很多企业倒下去,就是跟不上时代,很多传统企业倒下去。


五、信以立誉:当代儒商对“信”的创造性转化。


“诚信”是儒家的道德范畴。所谓“诚”,就是真实无妄、诚实不欺;所谓“信”,就是心口合一、言行一致。

受此启发,企业儒学提出,企业要实现三品合一,这也是宁波方太提出来的,即“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以员工高品行的人品,形成高品位的企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样的品牌观念,追求的是消费者百分百的安心,体现的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与责任,诚信创造品牌。

总的来说,企业儒学将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与现代西方的管理理论相结合,形成“企业治理思想”,实现了儒家伦理在当代企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世界新商业文明提供了中国的方案。


640 (4).jpeg


最新推荐

专家观点 | 陈寿灿:创新制胜 品牌出海—— 在“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杭州,柳岸烟波、花香四溢!今天我们聚集一堂,迎来了“中国品牌日”,共同出席“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代表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2025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思想的第十一个年头。为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组织召开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100余家浙江品牌企业及服务商积极参与,也邀请到了来自索马利、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各个非洲国家的智库专家、商务人士及青年创客亲临现场对接交流。如今的世界格局依然变幻莫测,2025中美贸易战引起轩然大波,浙商企业及所有中国企业,正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贸危机和发展机遇,如何高质量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保障,而品牌出海是国际化、市场化浪潮中的必由经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出海正披荆斩棘,赢得难得的机遇:在对外贸易层面,

详情

专家观点 | 陈寿灿: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论断,既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与重视,又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民营经济现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域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举足轻重。截至2024年末,浙江全省在册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更涌现出享誉全国的“杭州六小龙”,持续彰显着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总体而言,浙江民营经济在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实践样本,也对全球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所谓“浙江现象”,核心在于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贡献了约7%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浙江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在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民营

详情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