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陈寿灿:创新品牌营销 传承浙商品牌

作者:    2023-05-12

1684142167929787.png

今天是2023年5月10日,是第七个中国品牌日!我谨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对来自学术界、企业界、传媒界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诸位前来出席以“经济新格局、浙商新使命、品牌新营销”为主题的浙商品牌营销创新论坛!

浙商崛起是浙江成为“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强省”的显明标识,也是浙江“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显明标识。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诞生并壮大起来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浙商的概念是具体而丰富的,创新品牌与营销品牌一直是浙商的成功内蕴之道。说到浙商,有两大要件是必须有的:一是企业家,二是品牌,如鲁冠球与万向、宗庆后与娃哈哈、钟睒睒与农夫山泉、李书福与吉利、南存辉与正泰、马云与阿里巴巴……今天在现场的有胡季强先生和他的康恩贝!浙商群体就是因为企业家与品牌连接而熠熠生辉、灼灼其华。

当然,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创造了响亮的品牌,而品牌也一定是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尺度。所以我们可以把浙商奋斗旅程,理解为企业家为塑造企业品牌而不懈努力的过程。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二十大指明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宏伟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不同于其他现代化的特征。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创举,也是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探索、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而对于企业而言,这需要中国企业家致力于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

“重要窗口”“两个先行”是未来浙江发展的定位与使命。浙商必将继续传承创新“四千精神”,继续发扬那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个是营销,另一个是创新。”对浙商而言,最为重要而迫切的是努力在经济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实现浙江创造,打造浙江品牌,努力在“创牌、定标、创新、智造”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在浙江品牌创新的营销上实现新突破!努力让“浙江制造”、浙江品牌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标杆。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塞斯在《人的行为》一书中说:“没有自由观念,就没有文明社会。归根结底,利润来自对未来的洞见。”当我们在自由与未来的向度考量浙商时,“二代传承”成为重要而急迫的现实课题。这种传承一定不是既有财富的分配,而是要提供持续创造财富的可能,提供更大财富创造的可能,是要让企业为商业文明与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其实,浙商二代传承也是品牌的传承,品牌传承是浙商二代传承是否成功的标志。

浙江的市场主体“密度”极高,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增长了2000多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在册市场主体总数达943万,在册民营企业数308万户。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已超过1300户,位居全国榜首。但有关统计也表明,与中国其他地区相近,浙江的企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企业的生命周期是5-8年,做一个周期基本上就差不多了。而考察世界上“百年企业”传承“百年品牌”的创业历程,我们也会发现有其共同特点,如:坚持专心于本业,把专业做到极致境界,孜孜不倦地追求质的提升,以消费者利益为先,以为社会作贡献为前提,能精准洞见未来的需求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对品牌传承的珍惜与品牌的创新营销。

浙商二代是站在浙商一代肩膀上崛起的浙商新生代。他们大多受过系统科学的教育,专业性较高、理论水平与创新意识更强、国际视野更加开阔,可以预期在代际传承中实现推陈出新,实现高质量创业创新。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就是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如何兼收并蓄地坚守品牌、创新品牌、营销品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新生代企业家所需背负的使命和责任,可谓任重而道远。

所以,浙商的代际传承也是浙商品牌的传承,浙商企业的创新根本上也是浙商品牌营销的创新。这正是我们每年举办中国品牌日主题活动的初衷。

如果我们的论坛能有利于加强品牌建设,影响品牌发展的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和环境等要素优化,展示出一种更加注重公平、共情和责任的商业伦理,能让不同地区、阶层、人群共享发展的新商业文明,那么这就是与推进浙江两个先行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议题。

祝愿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


(本文系作者在2023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浙商品牌营销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最新推荐

专家观点 | 陈寿灿:创新制胜 品牌出海—— 在“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杭州,柳岸烟波、花香四溢!今天我们聚集一堂,迎来了“中国品牌日”,共同出席“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代表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2025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思想的第十一个年头。为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组织召开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100余家浙江品牌企业及服务商积极参与,也邀请到了来自索马利、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各个非洲国家的智库专家、商务人士及青年创客亲临现场对接交流。如今的世界格局依然变幻莫测,2025中美贸易战引起轩然大波,浙商企业及所有中国企业,正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贸危机和发展机遇,如何高质量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保障,而品牌出海是国际化、市场化浪潮中的必由经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出海正披荆斩棘,赢得难得的机遇:在对外贸易层面,

详情

专家观点 | 陈寿灿: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论断,既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与重视,又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民营经济现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域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举足轻重。截至2024年末,浙江全省在册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更涌现出享誉全国的“杭州六小龙”,持续彰显着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总体而言,浙江民营经济在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实践样本,也对全球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所谓“浙江现象”,核心在于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贡献了约7%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浙江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在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民营

详情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