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赵浩兴:浙江品牌出海的理念与模式创新

作者:    2022-05-27

赵浩兴   教授、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jpg

 产业要强大  核心在品牌 


浙江省制造业及商品市场、电商平台经济都很发达,但各地对区域产业及企业的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从每年一度的“中国品牌日”在浙江并不算高参与度也能体现这个问题,浙江工商大学校歌第一句“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我还要加一句:产业要强大,核心在品牌


2.jpg


在“一带一路”上,中国产品、浙江制造还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品牌附加值很低。总书记在2014年的5月10日就提出了三个转变,我们怎么让“Made in China”、“Made in Zhejiang”成为品牌的体现、品质的体现,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不懈地努力。品牌日不是像315一样只有一天,我希望是天天品牌日。让品牌化成为企业家的商业修炼,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战略核心。


3.jpg

 浙商企业家  有品再有行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企业家应该是有品的,先有品再有行,那才叫“有品行的企业家”。


讲品、讲商业灵魂,根基就是我们的信仰和品德。这是品牌根基,也是企业之根,企业家需要有真正的时代使命感和战略初心,然后再设计符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及品牌营销模式。


4.jpg


接下来的“十四五”,就是中国企业创新涅磐的黄金时代,大量的企业要倒下,甚至可能超过80%。但是别忘了巨大的国内国外市场是大量的企业要发展,所以品牌营销及品牌化的高品质消费可能就是我们产业及商贸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品牌出海  系统优化   


传统外贸时代已经终结,大家关注一下今天的外贸企业、制造企业,传统的OEM生意已经不赚钱了,低端低价、补贴依赖、灰色清关等的路走不通了。必须构建品牌出海的系统化思维。   

5.jpg


浙商企业品牌出海要构建系统,而且是要企业主动构建新外贸的系统,而不是政府太主动的作为。有一些政府部门积极拉动品牌出海,最后企业不愿意跟,或者根本不具备出海的条件;企业品牌出海是需要企业自主地想去,而不要把他请去,更不要把他拉去。同时要构建“基地+展贸+营销”的体系,应该要建立基地化的组织和营销化的体系,跨境电商也要构建“独立站+优选渠道+社群营销”的立体化网络营销体系。


 国际营销  “三精”战略   


在当今全球疫情形势下,浙商品牌出海给我们的是一个“窗口期”机会,可惜的是我们浙江品牌出海这两年速度太慢,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在品牌出海领域正在快速推进,即使在非洲中高端市场,印度、越南品牌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我们。

6.jpg

浙商的品牌出海关键需要营销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在创新的网络营销、精准化的营销体系、超值满意的体验营销、一对一的定制营销、数字化的营销等方面要全面突破。

7.jpg

在浙江品牌国际营销上,我提出“三精”战略,也就是首先要根据国际市场的真实需求,精选浙江品牌走进国际市场;其次是要打造具有国际营销能力的精英团队,我在推进的中非桥“拉非客”团队,其中一个重要战略就是培育和精选一批优秀非洲青年为浙江企业品牌营销非洲服务;第三要在深入了解国别、地区、人群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化的国际营销。

8.jpg

“无品牌不出海,无品牌不营销”。希望新时代的浙商企业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聚焦于品牌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从浙江制造向浙江品牌的转变。

最新推荐

专家观点 | 陈寿灿:创新制胜 品牌出海—— 在“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杭州,柳岸烟波、花香四溢!今天我们聚集一堂,迎来了“中国品牌日”,共同出席“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代表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2025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思想的第十一个年头。为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组织召开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100余家浙江品牌企业及服务商积极参与,也邀请到了来自索马利、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各个非洲国家的智库专家、商务人士及青年创客亲临现场对接交流。如今的世界格局依然变幻莫测,2025中美贸易战引起轩然大波,浙商企业及所有中国企业,正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贸危机和发展机遇,如何高质量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保障,而品牌出海是国际化、市场化浪潮中的必由经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出海正披荆斩棘,赢得难得的机遇:在对外贸易层面,

详情

专家观点 | 陈寿灿: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论断,既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与重视,又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民营经济现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域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举足轻重。截至2024年末,浙江全省在册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更涌现出享誉全国的“杭州六小龙”,持续彰显着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总体而言,浙江民营经济在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实践样本,也对全球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所谓“浙江现象”,核心在于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贡献了约7%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浙江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在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民营

详情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