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陈寿灿:品牌出海与共同富裕

作者:    2022-05-11


编者按:2022年5月10日,第六个中国品牌日,“浙江品牌出海论坛”在浙商大创业园举行。论坛以“浙商创新 品牌出海”为主题,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发展战略,围绕 品牌建设和浙江品牌出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众智,交流探讨,助力打造升级版浙江制造和新外贸,为讲好品牌故事发出浙江“好声音”。本栏目将陆续推送论坛部分嘉宾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220516170001_gaitubao_590x400 (1).jpg

浙商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牌出海。在过去,浙江用质优价廉的商品打开了国际市场,这也让浙商在海外赢得了尊敬。但是时过境迁,尽管我们依然在卖着最好的商品,但是增长似乎已进入平台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疏忽了品牌建设。在竞争对手已经利用品牌效应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有的浙商还在用价格竞争的方式争取话语权,显然偏离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完善品牌建设的不足之处,逐渐积累起浙江品牌的影响力,进而将影响力转化为附加价值,让浙商在海外的努力获得更多回报。

此外,品牌出海是否有助于共同富裕?答案是肯定的。海外品牌战略将提升浙商品牌的辐射力和传播力,提高受众的认可度的消费者的美誉度;浙江的海外品牌战略将完善“浙江制造”的整体形象。又比如说,人们普遍认为严谨是德国企业的特点,那么所有的德国企业行事风格都是严谨细致的吗?显然不是,是部分企业赢得的美誉才固化了这种刻板印象。因此当浙商的品牌战略取得成功时,意味着可能会为后来者谋得了生存空间,即使先行者本意并非如此,但是的确起到了共享资源的效果,客观上先行者和后来者之间实现了共富。所以品牌出海无疑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品牌是不确定的世界中的航标。在这个充满种种不确定性的时代,品牌出海可取路径有很多,其中以发挥浙商精神的时代价值尤为可贵。因为品牌只存在于一个地方,那就是在人的头脑之中。它在消费者的头脑之中,也应该在企业家的头脑之中。自宋元以降,钱塘繁华,甲于天下;浙江人文,冠绝东南。浙江人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正是因为在浙江的文脉与学脉中获得上思想的养分。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唤醒浙商企业家的思想,尤其是用“既重事功之实、又具理性之美”的浙学传统武装企业家的思想,激发浙江企业家蕴藏在商业智慧中的拼搏气魄,敢为人天下先的态度让浙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商业,以疫情为主的外部环境形势扑朔迷离,不争的事实是浙江的很多企业都受到了不利影响,此时此刻只有充分的勇气才能够坚守初心,当采取一切有价值的行动,如今天论坛的举行,以主题讨论、头脑风暴来助力浙商品牌出海。



最新推荐

专家观点 | 陈寿灿:创新制胜 品牌出海—— 在“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杭州,柳岸烟波、花香四溢!今天我们聚集一堂,迎来了“中国品牌日”,共同出席“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代表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2025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思想的第十一个年头。为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组织召开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100余家浙江品牌企业及服务商积极参与,也邀请到了来自索马利、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各个非洲国家的智库专家、商务人士及青年创客亲临现场对接交流。如今的世界格局依然变幻莫测,2025中美贸易战引起轩然大波,浙商企业及所有中国企业,正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贸危机和发展机遇,如何高质量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保障,而品牌出海是国际化、市场化浪潮中的必由经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出海正披荆斩棘,赢得难得的机遇:在对外贸易层面,

详情

专家观点 | 陈寿灿: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论断,既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与重视,又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民营经济现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域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举足轻重。截至2024年末,浙江全省在册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更涌现出享誉全国的“杭州六小龙”,持续彰显着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总体而言,浙江民营经济在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实践样本,也对全球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所谓“浙江现象”,核心在于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贡献了约7%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浙江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在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民营

详情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