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吴波:外向型制造浙商企业的国内市场开发:信心、耐心、知心、雄心

作者:    2021-05-13

最近一段时间,聚焦内外贸一体化问题,调研一些外向型制造浙商企业,有很多启发。赶紧写下来,希望对相关企业能够有所帮助,以表示对各家调研企业的诚挚感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数字化是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个关键力量。就我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外向型制造企业最大的意义在于,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大大提升。数字化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不仅会带来微观层面的企业重构,同时也会带来产业发展路径的系统变革。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叠加数字化,对于外向型浙商企业的意义在于,利用数字化力量、通过企业重构,积极把握国内市场消费升级机遇、拓展国内市场,实现二次创业,进而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基础。


在全球化发展中,外向型制造企业沿着OEM、ODM和OBM的路径不断攀升。很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多实现了OEM到ODM的转型,但是在转型OBM的过程中,却并不太顺利。其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产业中,创造新品牌的难度巨大。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消费升级的国内市场开始成为这些企业实现OBM发展的重要战略机会,成为铸就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战略机会。

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在全球化发展中积累的技术能力、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成为外向型制造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依托。但是,国内市场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差异性却成为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障碍。例如,我们对户外休闲产业的发展就发现,虽然在欧美国家户外休闲产业市场巨大,并且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而在国内市场,则还处于初创期,即市场空间相对较小、消费需求不充分。


面对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差异,外向型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我们的建议有四个方面。

第一,沉住气。对国内市场要有信心。正如前面所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大大提高。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汇率风险、全球物流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订单的增长可能只是让企业图个热闹,而利润率可能并不高。与之相比,国内市场消费的稳定性、快速增长和持续升级,大大提高了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

第二,等风来。对国内市场要有耐心。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的差异,特别是国内市场的成熟度还相对较低,带来了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国内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从起步期、到快速成长期必定是一个过程;国内消费从相对低端到逐步高端,也必定是一个过程。

第三,搭好台。对国内市场要有知心。国内市场的发展路径与国际发达市场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就来自后发市场的特点和数字化带来的新变化。所以,企业要重新搭台唱戏,而不可能照搬国际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具体包括搭建适合中国市场场景的技术平台、生产平台、营销平台和组织平台,以持续开发新产品(即利用已有的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定制化构建匹配中国市场的产品体系)以撑起国内市场品牌。

第四,点把火。对国内市场要有雄心。点把火让整个产业加速发展,迅速地从产业的起步期快速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把火,首先应当是标准之火。国际市场的前车之鉴,成为发展国内市场的重要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经验,规范行业发展。其次应当是数字之火。让数字化助推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数字技术串联整个国内市场,发挥长尾效应、打破产业起步期的市场局限。最后是抱团之火。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浙商选择了抱团出海。在转身开拓国内市场时,抱团开发也成为重要选择。在制定行业标准、共建优化市场,以数字化加速市场发展方面,都需要外向型制造企业抱团协同推进。


国内市场的发展,并不是说国际市场不重要,而是说国内市场的发展为全球市场的再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企业数字化能力和产业组织水平的升级,为更有效地国际化奠定基础。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会降低对低端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企业的定制化水平,从而变革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范式。

二是,内外贸一体化制度基础的形成,为更有效地开展全球市场奠定基础。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形成,也将为全球市场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最新推荐

专家观点 | 陈寿灿:创新制胜 品牌出海—— 在“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杭州,柳岸烟波、花香四溢!今天我们聚集一堂,迎来了“中国品牌日”,共同出席“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代表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2025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思想的第十一个年头。为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组织召开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100余家浙江品牌企业及服务商积极参与,也邀请到了来自索马利、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各个非洲国家的智库专家、商务人士及青年创客亲临现场对接交流。如今的世界格局依然变幻莫测,2025中美贸易战引起轩然大波,浙商企业及所有中国企业,正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贸危机和发展机遇,如何高质量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保障,而品牌出海是国际化、市场化浪潮中的必由经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出海正披荆斩棘,赢得难得的机遇:在对外贸易层面,

详情

专家观点 | 陈寿灿: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论断,既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与重视,又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民营经济现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域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举足轻重。截至2024年末,浙江全省在册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更涌现出享誉全国的“杭州六小龙”,持续彰显着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总体而言,浙江民营经济在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实践样本,也对全球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所谓“浙江现象”,核心在于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贡献了约7%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浙江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在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民营

详情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