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哀民生之多艰(中)——诗意中的管理之十三

作者:朱桂平    2020-07-02

三、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近日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图片成了热搜。留言是这样的:“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真情流露的吴桂春打动了东莞人,东莞市人社局出面为他找到一个小区绿化环卫工作。吴桂春们为什么不情愿回乡村?他们在家乡生活也不易,老家工作机会少且收入低,缺少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尽管吴桂春在东莞打工十七年,收入不高,也买不起房,生存总比在老家好,还有点积蓄养家。城市对农村的剥夺是残酷的,一是土地资源与环境,二是人才与劳动力。

疫情之下,大量的民工失去工作,习惯了城市生活青壮年回乡如何安置?赖在城里工作机会也不多,又不愿意回农村生活,这是个严峻的挑战。这些人回去要种地,有没有地种,还有根本因素就是种地赚不了钱。政府这几十年来有意无意压制农产品价格,加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农民的种田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当然一个原因是中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与国际市场相比,价格高得多,粮食进口合算。

农村农田抛荒现象严重,野草蔓长。以前的水利设施也老化,这些年乡村水利投入也不大。种田的人渐渐老去或离开人世了,传统农业传承令人担忧,中国的粮食安全又令人担心。

农民的贫穷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农产品价格低,比较效益差,勤劳不能致富。二规模效应不足,自然环境的恶化。城市周边肥沃的土地多数成楼房或厂房,种植的收益渐渐下降。三是科技水平的低下,现代经营水平不足。四是环境的污染,有附近工业的污染,癌症村在中国大地也不少见。以及长期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土壤退化,农田收成逐年降低。五是地理位置的偏僻,物流成本的提升。当然也是思想观念问题,有的农民懒惰靠国家脱贫。

许多农作物收割时,往往天气恶劣,水稻是这样,农民没有烘干机就便宜卖给商贩。水果种植风险除了市场外,天气是重要因素。如杨梅收获时遇到连日梅雨,大半不能收成,今年桐庐农民的杨梅就是如此。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是杜甫《无家别》中的诗句。主要描绘安史之乱以后农村寂寞荒凉的惨景。杜甫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荡荡的巷子,行人无几。太阳也无精打采,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跨越一千两百多年用来描述当今中国多数农村状况还是比较贴切的。我这十多年回故乡也是此景。农村几乎见不到年青人,六十岁以下的人多到城市讨生活了。农家子女考上大学后回乡创业的也很少,农村失去了年轻血液,也就没有生机。

乡村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如何保护他们也需要政府的智慧。在城市从事体力务工的青壮年父母,生存艰难,不便将孩子留在身边,城里就读也不容易。这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工薪资提升的空间不大,居住条件也差。因为家乡工作机会与收入原因,只有外出打工,才有收入维系家庭,也有钱给孩子读书与生活。

四、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1981年我在县城红旗中学复读,班主任张毅辉给我们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形容贫富差距的名句,句子形象生动。但十八岁的我感觉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那时吃肉要凭票,大家都困难,体会不出深刻含义。随着年龄的增加与阅历的增长,现在我对此诗理解就透切多了。

唐代诗人于濆的诗《山村叟》有一句诗“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老人虽然还有衣物遮羞蔽体,但生活状况却不如富贵人家的狗。此诗对比强烈,给人震撼。诗云: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贫困人口不断降低,这是举世公认的。但贫富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中国的城乡间收入差距达到三倍以上,从地区上来说,北京上海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而边远贫穷地区,与非洲相差不大。中国最为发达的省级单位,它的人均GDP是收入最低的省级单位的四倍以上。

招商银行2018年报分析其客户情况显示:2%的人掌握80%财富。我国的基尼系数近二十年皆超越国际0.4警戒线,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逐步增大,说明我国的人口收入差距加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重。二十年前的1999年基尼系数为0.437,2020年将会上升到0.474(世界银行2019年9月9日《中国经济报告: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从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贫困与不均的束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心情沉重地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李总理这句话给不少人以震惊,我们厉害的国有如此多的穷人。后来统计局也出面解释,大家也接受了中国有六亿人生活如此艰难的现实。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内部巨大的贫富差距一直抑制着内需消费,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6亿人生存艰难,没有得到多少改革红利。


最新推荐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谢晓波: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

今天我围绕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浙江浓度”的背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作个分享交流。一、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速从2023年的2.7%降至2.4%,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和海外投资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来看,消费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拖累相关行业,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削弱了投资能力,导致民营企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要素和转型来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

详情

刘亭: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