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专家观点

数字技术驱动先发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张丙宣    2020-06-27

浙江要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必须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将浙江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数字技术 催生发展新优势

在数字技术革命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数字技术是创造性破坏的直接驱动力量,是把双刃剑,对既有优势而言,它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赋能、增量改革,改进社会组织方式、推动生产发展、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冲击既有的优势、设备、体制机制以及理念等。

坚持创新发展、科技向善,就要善于捕捉和创造机遇。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增强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技术 驱动浙江形成先发优势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紧紧抓住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数字浙江”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变革为动力,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在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和深化改革上,浙江下好了“先手棋”,形成了先发优势。

数字技术驱动改革的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化。浙江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运用到省城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在杭州、嘉兴和衢州,“城市大脑”在治堵、治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浙江首创“一图一码一指数”,推动“封闭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健康码”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数字技术驱动改革从单一层级政府改革向跨层级政府改革迈进。浙江已经全面实施电子政务“云优先”战略,新建系统统一部署到政务云,已有系统逐步向政务云迁移。打造数据共享“一中心”,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一张网”门户,为跨层级跨部门开展业务协同、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撑。一大批数字基础设施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为将浙江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铺平了道路。

以“全周期管理”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治理体制。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浙江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管理领域延伸,以“全周期管理”推进流程的系统性变革,以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推动运行的高效化、便捷化;将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村(社)网格员全部接入“浙政钉”平台,实现即时沟通、视频会议、跨部门协作。通过业务“数字化”和全程“智慧化”,努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全链条”解决。

数字化转型 推进治理效能转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新目标新定位,浙江应该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审慎设计数字治理的整体架构,推动数字技术与体制机制的协同增效,开展突破性、实质性和系统性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造数字改革的浙江样本。

审慎设计数字治理的整体架构。可以在“一朵云”“一中心”“一张网”以及“浙政钉”等产品基础上,设计数字治理的整体架构,并加快开发新的应用模块。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职能部门应加强科技公司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建立开放包容的研发团队,推进应用模块的推广和使用。

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化危为机不仅需要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用科技向善的理念引领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让改革带着温度落地。

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组织创新及治理体制改革的协同增效,推动改革从部门转向模块。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未来的政府治理不是以部门为中心,而是将政府多层级多部门功能进行整合、形成模块。要鼓励部门在应用模块中开展协同创新,不断优化模块的功能;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使它们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为各种问题提供创造性解决方案。

转自《浙江日报》。作者:张丙宣,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最新推荐

黄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成因和前景分析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温台先发到全省覆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温台”范围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温州和台州不同,主要指温台沿海地区,还包括义乌、永康、绍兴等县。这些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受环境所迫,历史上就有外出闯荡做小手艺、小生意的传统。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稍有松动,他们便闻风而起,率先办厂创业。据有关统计分析,1995年温台两市民营经济占全省比重曾达27%。向全省扩散则像一个“墨汁渗透”的过程。二是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就如“头羊效应”,羊群跟着头羊走,形成了浙江在全国最为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1997年我在省委政研室工作时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区域特色经济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省共有306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16个。有的县特色产业占比甚至高达80%,全省平均接近40%。三是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贸易一直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只不过贸易方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可称作“贸易为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沈祖伦省长针对浙江“资源小省”的省情现实,曾提出过“

详情

谢晓波: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

今天我围绕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浙江浓度”的背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与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作个分享交流。一、民营经济“新年第一会”的背景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速从2023年的2.7%降至2.4%,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和海外投资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来看,消费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拖累相关行业,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削弱了投资能力,导致民营企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要素和转型来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

详情

刘亭: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