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浙商·大智库 | 首届中国菜谱学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

作者:王斯    2024-12-31

为推动深化菜谱学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文明饮食生活,促进国际食学交流,首届中国菜谱学研讨会于1228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研讨会由亚洲食学学会联合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黑龙江省食文化研究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特邀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菜谱学研究者和老菜谱藏鉴家会聚哈尔滨老厨家饭店,分享交流,共同探讨菜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宏教授通过对食谱与食单的比较,探讨食谱的演变过程及未来走向,指出菜谱学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吃的文明史,而且可以还原菜品的演化过程,反映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黑龙江大学伊永文教授长期从事古代生活史研究,他以《东京梦华录》中的饮食现象为例,探讨了历史文献中的饮食记录对于今人了解古代饮食生活和城市风貌的重要价值。

著名文史学者周松芳博士专注民国饮食史二十年,对老菜谱的学术价值体会深刻,近年来整理出版了《民国粤味:粤菜师傅的老菜谱》。他认为菜谱的发掘、考订与研究需要建立在较深厚的饮食文化史研究基础之上。    

川菜学者、四川铁道职业学院朱多生教授对香港特级校对陈梦因《食经》所见川菜食谱的专案研究,丰富了大家对1950年代川菜在香港传播的认识:川菜因其取材成本和口味大众化,迎合了时代背景下的香港市民需要,而香港特有的联通中国大陆和世界的重要地位,也推动了川菜的国际化进程。

安阳师范学院李俊灵博士则聚焦中餐菜谱在欧美的流行,辅以语词对译和图像解读,考察了中式炒锅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了这一烹饪工具如何推动餐在全球的普及与华人文化身份的认同。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研究员、亚洲食学学会秘书长王斯博士介绍了德国历史学者Karina Urbach的《爱丽丝之书》研究成果、研究过程和基本方法,对中国菜谱学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必须带着问题意识,将菜谱置于成书的时代背景,尽可能充分、细致化地研究菜谱的作者及其社会关系,才有可能以小见大,探究历史真实。

江南食文化学院名誉院长都大明教授从烹饪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的研究现状与菜谱复刻,展现了元末明初著名画家倪云林的饮食观念与思想。    



 

无锡著名菜谱藏鉴家、中华老食谱收藏博物馆馆长许华东先生收藏了5000余册老菜谱,他认为老菜谱中的传统技艺、经典菜品和文化内涵,对于当下餐饮经营的菜品创新、品牌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等,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能够提升消费者的饮食体验与饮食审美。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地点在黑龙江省级非遗饮食传承人郑树国先生经营的老厨家饭店旗舰店。菜谱学研究著名学者,亚洲食学论坛主席赵荣光先生对哈尔滨老厨家珍藏的《官品饍谱》,对哈尔滨道台府膳长郑兴文的菜谱学家成就路数、影响及其手定的《郑氏厨人家训》价值意义的独到研究,得到与会学者的积极呼应,热烈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Thomas DuBois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陈非教授,以及巴塞罗那大学硕士李首震分别就上述发表做了精彩点评。与会者高度认同本次会议的学术与思想深度,一致认为是一次高水准、清风格的学术会议,具有借鉴的多重积极意义。



 


会议闭幕式上,黑龙江省食文化研究会发布了餐桌文明龙江人主题的倡议,号召餐饮企业规范服务、大众文明进食,做到(餐前餐后)一秒钟、(进食取食)两双筷、(箸首前探筷枕)六公分,号召餐饮人、社会大众同道连袂建设黑龙江新风貌,引领时代风尚,展现黑龙江人的素养、情怀、理想。会后学者们饶有兴致参观了老厨家饮食博物馆,并品尝了老厨家精心设计的主题午宴,体会了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的美食风情。    

 



菜谱是饮食文化的重要文字记录,不仅记录了特定时期和区域的食材物产、烹饪技艺与饮食潮流,还反映了社会交往与饮食思想,是食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荣光教授表示,注重文字记录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有丰富的菜谱文献留存积累,中国食学界尤其注重菜谱研究,形成了中华菜谱学”——体现尚食、惜食传统,并富于哲学思考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菜谱文化体系。近半个世纪来,菜谱文化持续发展,已具有国际食学交流的重要意义。老菜谱的历史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菜谱书的收藏鉴赏和老菜谱的复刻也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据悉,明年将在无锡举办第二届中国菜谱学研讨会。

 



最新推荐

《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正式出版

近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卫敏的专著《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系浙江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浙江)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全书共 26.9万字,分八章,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探讨了民营经济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健康发展和新飞跃的路径与实践。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先行先试的地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扎根浙江民营经济沃土,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策探讨与案例实证相结合,力求以“浙江窗口”彰显中国特色。深挖理论基石,探索实践路径《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回顾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与现实启示。在剖析新时代党的统战理论创新、解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与科学内涵的同时,又结合典型实践案例,深入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理

详情

解码浙江经济的“有形之手”——《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新书发布会在浙商博物馆成功举办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书写了全球消费格局中的“中国神话”。2025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工商大学指导,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主办的“从义乌经验到杭州‘六小龙’:解码浙江经济的‘有形之手’”——《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新书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在浙江杭州浙商博物馆成功举行。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出席并致辞。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李海江,浙版传媒监事会主席、出版业务部主任、出版研究院院长吴明华,本书作者、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特聘院长、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执行主席胡宏伟,浙江工商大学办公室主任郑晶玮,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副院长江辛,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副院长、中新社浙江分社副社长童静宜,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浙商博物馆副馆长钭卓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滕顺宝,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浙

详情

“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专家学者共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3月14日,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主办的“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学术研讨会在浙商博物馆圆满举行,来自省内政、学、研、媒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浙江民营经济的成就、挑战与未来展开深度研讨,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浙江经验与智慧。研讨会由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主持。陈寿灿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勤劳智慧的实践写照,是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化育的“四千精神”为标识的理性-事功精神为文化力支撑,彰显了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更凸显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研讨会上,六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将浙江民营企业家发展细分为五个时期,深入分析不同阶段企业家特点与企业竞争力变化。他指出,浙江民营经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但始终坚韧发展。为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