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专家学者共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者:徐丛丛    2025-03-15


3 月 14 日,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主办的 “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 学术研讨会在浙商博物馆圆满举行,来自省内政、学、研、媒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浙江民营经济的成就、挑战与未来展开深度研讨,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浙江经验与智慧。

研讨会由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主持。

陈寿灿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勤劳智慧的实践写照,是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化育的“四千精神”为标识的理性-事功精神为文化力支撑,彰显了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杭州六小龙” 的崛起更凸显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研讨会上,六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将浙江民营企业家发展细分为五个时期,深入分析不同阶段企业家特点与企业竞争力变化。他指出,浙江民营经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但始终坚韧发展。为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繁荣,他提出理论、制度、政策三方面创新,强调要澄清资本等理论概念,明确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创新经济制度并支持各类创新,以创新夯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院长刘亭以 “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为主题展开演讲。他认为浙江虽有 “杭州六小龙”,但传统生产力发展受限,新质生产力尚未成熟,也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为此,他提出从人才管理、分配制度、新兴企业培育、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四方面入手,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文创新的三个全面创新,把创新创业创富人才的内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以响应、完成中央交给浙江的任务:挑大梁,做贡献。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发展战略部部长黄勇概括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轨迹的四大特点,即从 “温台” 先发到全省覆盖、从能人挑头到邻里帮学、从专业市场到电子商务、从消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他从企业家、政府官员、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强调当前应把握总书记重视民营经济的契机,乘势而上,推进理论和制度创新,迎来中国、浙江民营经济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未来。



浙江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郭占恒从五个方面深入挖掘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 “黑土地”,提出深谋远虑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四系并发相互支撑、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的观点。他呼吁浙江应继续深耕厚植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黑土地,奉行长期主义和耐心资本,让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谢晓波在主题发言中分析了民营经济 “新年第一会” 的背景,指出当前民营经济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有效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转型升级压力增大等诸多问题,并将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概括为充分发扬首创精神、实事求是有为担当、辩证处理政府“无为”与“有为”的关系等,他认为“杭州六小龙”的涌现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查志强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认为这次会议凸显了信心、科技创新、代际传承及营商环境优化的力量,他还围绕 “更优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五个举措,即引导舆论环境、优化制度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打造营商文化,以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在座谈交流环节,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朱迁进分享了营商环境评价相关情况,并提出柔性执法、亲情服务、主动揽责等建议;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波阐述了浙江民营企业从制度劣势到制度均势再到制度优势的发展过程,认为浙江民企的发展,是正式制度合法性、基于浙学传统的区域文化禀赋所带来非正式制度合法性以及浙江民企持续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分析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老产业与新产业、老一辈与新生代、老政策与新政策以及浙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提出了将浙江建成创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的期望;新华社浙江分社经济采访部主任张璇分享了报道浙江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经历与思考,强调媒体应加强与创新企业联系,更加关注人才体系建设;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张建伟结合工作实践,交流了中央重视、国家部署对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的重要性。


此次研讨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重要论述的实践回应,深度探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为探寻未来发展的崭新机遇与可行路径提供了丰富思路与方向,也为破解全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浙江方案。未来,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将持续搭建智库平台,深度求索与研究,助力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再立新功。

最新推荐

陈寿灿应邀出席全省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探索实践工作现场推进会并作主旨报告

8月27日,全省深化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探索实践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市路桥区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推广全省各地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实践探索工作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探讨基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敏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苗文斌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省工商联副主席李立飞主持,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工商联、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所在地县级工商联负责人及有关乡镇(街道、园区)代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实践及启示”的主旨报告。会上,陈寿灿教授指出,政商关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亲清政商关系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多元、多层、多维的政商关系为切入,政商“主体”可从微观(官员-企业家)、中观(政府-企业)、宏观(政治-经济)三个层面予以辨析,并对应国家-省域-地市-乡镇(街道)各层级的关系运行及其协同;政商“关系”则须以法治为轴、以规则立界,在权责清晰

详情

浙江民企“三榜第一”! 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张榜单火热出炉。浙江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107家、109家和20家,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已是27年蝉联全国首位。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先后接受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对浙商企业的亮眼表现进行专家解读和评论。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潮新闻涌金楼

详情

习近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党中央召开这次座谈会,目的是听听民营企业家心声,同大家深入交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对这一点,大家都有切身感受。我改革开放之初走上领导岗位,从河北到福建、到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央,一路走来,一直十分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几十年来,关于对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出台文件,我也多次讲话、作出指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