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第五届阳明学与浙江文化学术论坛 ——“阳明学与东方商道” 成功举办

作者:    2025-01-09

19时值王阳明先生逝世496周年纪念日,以“阳明学与东方商道”为主题的第五届阳明学与浙江文化学术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大创业园举行。来自学界、界以及媒体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阳明学的文化意义与时代价值,共话东方商道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的鲜活实践为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融合贡献真知灼见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东西文明互鉴研究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和浙江省阳明良知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原副省长、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盛昌黎和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出席论坛并致辞


开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徐晟主持。


盛昌黎指出,今年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要求20周年,创新发展当代“浙学”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她强调了阳明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商业伦理和经营理念的独特启示意义,点明了本次论坛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商业文明进步方面的重要使命和价值追求。


陈寿灿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东方商道以兼收并蓄的哲学深度与伦理广度,实现了东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商业文明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与优势的商业伦理和实践策略。时代呼唤东方商道,是全球化进程中对商业伦理、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新期待,也为新时代企业家如何贯彻、赓续中华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商道智慧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后的原创性高峰的阳明学,将“商”与“道”融为一事,并为东方商道注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将其提升到个人修身、生活实践与宇宙自然相统一的哲学高度。“仁”即良知,道即良知,商道即良知,在商者,必以良知恒照,以义生利,富而好德,亲和外物,创新精进。


陈寿灿说,商通四海,道不孤行,知行合一,泽被四方。阳明学作为实践哲学,之于当下变幻无常的世界,风谲云诡的商海,浮躁不安的内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面向未来,期待更多的企业家能以阳明学的智慧为指引,贯彻与弘扬东方商道,推动商业道德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授牌仪式。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浙江大隐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和话机世界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获“阳明文化共建单位”称号。


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于希勇教授主持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多位知名学者和商业精英发表了精彩见解。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吴震分享了文化视域下对阳明学的理解和认识,从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担当和文化的精神三方面来阐述阳明心学的文化意义。他认为,阳明心学是王阳明充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继承创新中国心学传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论的创新,其中贯穿着传承儒学命脉,勇于社会担当为核心内容的思想和文化的精神。


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吴光将阳明心学概括为良知之学,并以微观叙事角度解读阳明心学。吴光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心学的起点,而非完成心学体系的终点从大“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到确定良知学说宗旨,他经历了从继承到逐渐摆脱程朱理学的长期渐进的过程提出良知即天理,替代超越了程朱的性即”和陆九渊的即理。他认为儒家圣人尽性至命之学大道,是根本,已经涵化了佛老二氏之学。阳明心学折衷会通佛老的和而不同精神,体现了一种多元和谐的文化取向,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交流、沟通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新国作题为《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是为了强调认识的重要性以及这种认识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它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个人层面,鼓励人们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从而促进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在组织管理层面,强调决策和执行的一致性,对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效能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在社会治理的层面,为处理社会问题和推进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也具有启示作用。


浙江省阳明良知慈善基金会和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联合党支部书记徐八达认为阳明良知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瑰宝,是兴世之学,是强国建设、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致良知的根本途径是“知行合一”,因此,他倡导当代企业家在学习和应用阳明心学时,做到“十个要”:一要践行良知,二要有爱国情怀,三要明德亲民,四要诚信守法,五要艰苦创业,六要改革创新,七要有责任担当,八要追求卓越,九要有国际视野,十要自我反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赛丽正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赛丽、文化名企“沈园堂”创始人林作河、杭商传媒董事长马晓才等浙商代表分别以“阳明学之悟‘企业家精神’——初心 德心 善心”、“阳明心学与经商之道”、“良知的传播与传播者的良知”为题分享了将阳明学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与运营的实践经验


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大创业园董事长赵浩兴教授主持论坛的“浙商‘心’商道”主题沙龙。浙江省人才集团总经理戚燕、厚天(北京)资本合作人苏立峰、华夏精一书院创始人兼山长梁远洪、肥牛科技董事长牛少勇、和君咨询合伙人谢秋华、朋橙心理创始人全云峰等嘉宾结合自身及企业阳明心学的体悟与实践,阳明学在个人成长、企业管理人才建设等多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研讨与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交流氛围热烈而富有成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实践思路,如将阳明学的思想拓展至人才发展服务中,做好“心”动力建设,提升员工内驱力,激发潜能,释放更大能量,成就一番事业。


“阳明学与浙江文化学术论坛”自2017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历届会议立足浙江文脉,紧扣时代脉搏,新鲜观点迭出,视角日益多元。论坛以深入的学术研究助力行业伦理学精神建构,用鲜活的实践体验推动学术进一步创新,已成为浙江文化建设与精神价值培育创新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围绕东方商道阐发阳明学问,聚焦阳明心学重新审视东方商道,不仅旨在追溯历史,更在于探讨商业伦理与现代实践的融合,以此启发未来商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最新推荐

《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正式出版

近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卫敏的专著《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系浙江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浙江)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全书共 26.9万字,分八章,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探讨了民营经济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健康发展和新飞跃的路径与实践。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先行先试的地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扎根浙江民营经济沃土,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策探讨与案例实证相结合,力求以“浙江窗口”彰显中国特色。深挖理论基石,探索实践路径《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导论》回顾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与现实启示。在剖析新时代党的统战理论创新、解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与科学内涵的同时,又结合典型实践案例,深入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理

详情

解码浙江经济的“有形之手”——《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新书发布会在浙商博物馆成功举办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书写了全球消费格局中的“中国神话”。2025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工商大学指导,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主办的“从义乌经验到杭州‘六小龙’:解码浙江经济的‘有形之手’”——《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新书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在浙江杭州浙商博物馆成功举行。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出席并致辞。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李海江,浙版传媒监事会主席、出版业务部主任、出版研究院院长吴明华,本书作者、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特聘院长、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执行主席胡宏伟,浙江工商大学办公室主任郑晶玮,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副院长江辛,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副院长、中新社浙江分社副社长童静宜,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浙商博物馆副馆长钭卓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滕顺宝,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浙

详情

“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专家学者共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3月14日,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主办的“深度求索:民营经济在浙江”学术研讨会在浙商博物馆圆满举行,来自省内政、学、研、媒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浙江民营经济的成就、挑战与未来展开深度研讨,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浙江经验与智慧。研讨会由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主持。陈寿灿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是“浙江现象”的显著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勤劳智慧的实践写照,是以浙学为代表的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化育的“四千精神”为标识的理性-事功精神为文化力支撑,彰显了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更凸显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研讨会上,六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将浙江民营企业家发展细分为五个时期,深入分析不同阶段企业家特点与企业竞争力变化。他指出,浙江民营经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但始终坚韧发展。为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