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创造商业文明新形态——第二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在杭成功举办

作者:    2022-12-04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中国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中国企业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路径来转危为机。商业伦理不仅是新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赋能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GV4A7970_1200x450.JPG

12月3日,第二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全国三十多家科研机构、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组织、企业界的代表线上线下参会,纵论新时代中国商业伦理。

640_575x383.png

本次大会由中国伦理学会、浙江省社科联指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所承办。

1676339622257157.png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在致辞中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企业承担着通过高质量发展创造商业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使命。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处理自身与创新强国,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时代命题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商业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他强调,智库在社科研究中应高度重视,兼容并蓄,着力构建中国特色自主性商业能力知识体系;须深入调研,咨政建言,着力服务中国特色商业伦理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更要积极发声,加强引导,着力发挥智库促进企业商业能力发展的引领作用

1670231746968085.jpg

大会上,七位专家围绕“新时代商业伦理创造商业文明新形态”的主题,分别作精彩发言,多维聚焦,深度探讨新时代中国商业伦理的时代内涵、重大意义和建设路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再次受邀参加大会,并作“中国传统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报告。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理论,核心思想就是要均衡、要平准、要轻重。判断和解决当前的中国经济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保持政策的中性,用公正的方法看待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均衡发展;二是要调整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的结构,尝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提升国有企业效率;三是要营造大型企业的开放环境,包括大型企业内部开放、互相开放、对民营企业及小型民营企业的开放,以此来加强劳动分工;四是要有一个平准的金融结构,必须有一大批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服务;五是要建立国家的统一市场,统一每一个省的市场规则;六是要实现制度性的开放,通过行政体制改变减少制度性开放的阻力;七是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壮大民营企业来接续国有企业的引领势能;八是要设立专业的、中性的经济政策机构,改变决策机制,达到决策平准。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院长曹岫云“卓越商业伦理的杰出典范”主题报告。他认为,稻盛和夫是通过光明大道,达到最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与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融合的典范,是卓越商业伦理的杰出典范。在京瓷,稻盛和夫改变了“技术为世”的企业目的,将其定义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的全方位的协助,京瓷公司从此突飞猛进,成为举世罕见的高增长、高收益的企业。稻盛和夫出任日航会长第一天就给全体员工发公开信,公开声明在日航的目的就是要让辛苦工作的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稻盛和夫从心底里相信,企业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同自己一样的良知,领导人的工作主要是用自己的良知激发众人的良知,他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曹刚“数字时代的营销伦理”主题报告。他用《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概括了数字时代的营销伦理。志于道,直播带货者的现实光环与终极光环,体现在主播与用户的三种关系,包括基于交易的线上导购与顾客的利益关系,基于内容的偶像粉丝的情感关系,以及基于对话的偶像粉丝的精神关系。据于德,营销主体的角色定位与使命,消除直播和带货的内在冲突,一方面要基于企业定位的营销主体的责任,另外一方面还要在更高层次上定位自身作为大众传播者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依于仁,直播带货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应是墨子的“兼爱”,以用户为重,爱所有的人,“兼相爱”最后落实到“交相利”。游于艺,直播带货者需要具有数字素养,人文素养,也应是多才多艺的。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教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伦理之维”主题报告,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伦理道德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他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是快速度、高效益、高品质的发展,是地区经济、经济结构等协调的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发展,是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是资本理性化的发展,更是促进人的生活高质量的发展。他同时提出,决策者、企业家道德精神的不断张扬,也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作“当代中非发展合作的伦理价值及其阐释”主题报告。他提出,中国人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阶段,现在正进入让 “中国美起来”的第四个阶段。从宏观、微观层面,时间、空间维度,中国、西方比较等方面去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可知,中国的发展模式给世界带来美好的机遇,中非发展合作能够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具有伦理性、道德性和现代性。有效推动实现美人之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就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商业伦理,也是未来中国发展模式最大的道德价值。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春晨“数字技术对商业伦理的挑战”主题报告。他认为,数字技术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力量,已经融入到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的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对传统的商业伦理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如数字平台垄断对商业公平竞争伦理的挑战,“去劳动关系化”对传统劳动关系伦理的挑战,数据侵权与消费者隐私伦理的挑战等,他建议,应建构大数据时代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坚守底线原则,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服务好人类,使人们能平等,自由,安全地享受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在“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主题报告中,解读《之江新语》一书中关于浙商文化的经典阐述,追溯浙商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浙商文化的未来向度。他强调,浙商文化创新与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接着讲”中“自己讲”“讲自己”,以创新理论的勇气和深度实践的底气,回答时代之问,浙江之问和浙商之问。浙江文化所内涵的伦理追求、价值导向是引领新时代浙商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将引领浙商走向商业文明新形态。

下午,大会在分会场浙商大创业园举办圆桌论坛,由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大创业园董事长赵浩兴教授主持,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嘉宾们围绕“浙商书院的新时代使命——商业伦理与浙商赋能”的话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中非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何烈辉谈了从自身经历引发对企业家精神追求和商业应有伦理边界的思考;天使湾创投CEO、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分享了他对“美好”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的理解,及其知行合一的企业实践;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社长鲍观明交流了提升信心,坚定信仰,塑造信誉,文化赋能浙商发展的做法;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记江辛教授则表达了聚合各方力量,将浙商书院建设成为汇真知汇真学汇真想的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赋能浙商、引领浙商、成就浙商的热切期盼。

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的成功举办,在中国商业伦理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期望今后浙商大智库以此次大会为引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商业文明新形态的建设,产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仅弘扬新时代的浙商精神,助力浙商发展,为推进浙江的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建设贡献社科力量,还要为引领中国商业伦理实践发展,增强中国商业伦理的国际化能力,提升中国商界的国际话语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最新推荐

活动预告|2024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浙非经贸合作资源对接大会

详情

浙商·大智库 | “大道知行: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论坛在绍兴举行

古为今用继绝学。10月3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绍兴,围绕“阳明心学与文明互鉴”的大会主题,以主旨演讲、稽山论道、天泉会讲等各种形式,共同探讨阳明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阳明文化当代价值。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下午举行分论坛,由浙商研究院、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共同协办的“大道知行: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在绍兴饭店·鉴水厅举行。旨在为各位学界代表与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索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及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曹绘宏,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主任赵毅武,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原副局长张海霞分别致辞。大道知行: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分论坛,特邀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林安梧,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卫平,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曲阜孔子书院

详情

我院陶水木教授应邀出席“慈善文化与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主题报告

10月26-27日,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慈善文化与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开封举行,我院特聘教授、慈善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陶水木应邀出席并作《施善与营利的两难:近代上海慈善团体的房地产经营》的主题报告。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及日本东洋大学、日本女子大学、韩国信韩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陶水木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近代上海拥有较多房地产的慈善团体常常遇到施善与营利的两难:一方面,慈善团体为增加收益补充慈善经费,以维持和拓展慈善事业,力图按照市场规律自主经营房地产,主要是开发房产,出租营利;另一方面又常遇到开发资金短缺难题,而慈善团体的性质,又限制了它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社会筹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而且因“事关处分公产”,开发经营又常受到上海市社会局等主管部门繁琐而严厉的监管。同时,房地产承租者总认为,慈善团体如同纯商业经营者,有违慈善

详情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