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浙商动态  浙商动态

嘉兴民企争赴海外赚“洋钱”

作者:南湖晚报    2012-12-25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过去几年,到海外拓展市场赚“洋钱”的嘉兴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民企发展十分迅速,今年前11个月在境外开展营销网络建设的项目高达37个,再创历史新高。

与民企竞相奔赴海外设立营销网络不同的是,今年年初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影响,我市企业直接到境外投资的增速有所放缓,投资额为3亿多美元,增幅有所下降,但大项目依然不少,占境外总投资的绝对比例。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市企业境外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投(增)资项目有10个,投资总额达28511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27312万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总额的89%,平均每个大项目投资额为2851万美元。

增速放缓项目不少

上世纪80年代,嘉兴企业开始到境外投资,1987年5月,原海宁化纤厂参与投资的丝特(集团)有限公司在泰国曼谷注册成立,迈出了嘉兴对外投资的第一步。此后,嘉兴企业对外投资一路向前,近几年更是发展迅猛。

据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嘉兴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迅速放大,2009年突破1亿美元,2010年高达1.6亿美元,2011年超过4亿美元,而今年前11个月,虽然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我市企业境外投资额依然有3亿多美元。

虽然相比2012年投资额有所下滑,但投资项目并不少,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络的企业日益增多。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的项目共有37个,投资总额为21634万美元,占境外投资总额的68%。

市商务局人士表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嘉兴企业加速“进军”海外,一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二次探底,资产价格大幅回落;二是因为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不断抬高,推动企业境外投资;三是因为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存在布局国际市场的需求。

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这几年,受经济低迷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嘉兴不少行业深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紧固件行业、木业、光伏行业均遭到“双反”调查,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嘉兴企业加速海外投资,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比如境外开发资源、设立生产基地、并购当地企业、开发农业资源,投资地也是越来越多,从非洲到大洋洲,从美洲到中亚,嘉兴民企投资的领域与国别相当广泛。

市商务局人士表示,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有数个项目通过境外投资的方式“走出去”,比如桐乡巨石一期投资6700万美元,既有利用埃及廉价巨量天然气资源的打算,也有规避贸易壁垒的考虑。

有关专家指出,这几年,国际贸易摩擦频繁,每年都要发生几十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行业相当广泛,不少企业深受其害,而境外投资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更好地利用当地市场资源,从而扫除拓展国际市场的障碍。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