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浙商动态  浙商动态

温商创造内蒙古“维多利”商业模式

作者:温州商报    2012-12-07

北线第四十七站 内蒙古呼和浩特

关于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亦称“青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91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呼和浩特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已形成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温商集聚及品牌分布

目前,有近2万温州人在呼和浩特。1999年10月26日,内蒙古温州商会正式成立,现有500多会员企业。在工业和建筑业方面,商会有130多家企业参与房地产、羊绒、印刷、包装、装潢、高载能、矿业、通讯电信、电器等建设生产活动;在商业方面,有270多家公司参与商业流通、建材、餐饮娱乐等领域的经营活动。2011年商会成员企业年总产值超100亿元,纳税20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

在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如果说去购物,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维多利百货商场。这个由温商打造的商业百货,已经深入到了呼和浩特人的生活中。短短三年时间内,在内蒙古境内开出6家维多利百货,2012年其百货零售额预计将超60亿元,未来三年内再打造10家维多利百货,使其覆盖内蒙古境内主要城市。

维多利集团被当地政府列为“双百亿工程”重点扶持企业,旗下拥有24家子公司,解决就业人员30000多人,年纳税额超过2.5亿元,已经成为内蒙古百货零售业的领军者。

在“地王”上诞生

2003年,时任内蒙古温州商会会长的邹招斌,同商会的几个老乡,萌生了一个打造一个温州人自己的商场的想法。此后,邹招斌联手温州荣光集团、华峰集团等公司以7000万元买断了地处呼市中山西路黄金地段的呼市市委、人大办公旧址,投资建设了当时内蒙古规模最大的维多利商厦,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

“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个项目有些冒险。”邹招斌介绍说,他们以每亩300万元拍下这块地,创下了呼和浩特地产交易的纪录,当时呼市的房价每平方米才1500元左右。这样高的投资成本,让当时的几个股东只想着一件事情:尽快把商厦拆分卖掉,赚一笔快钱,然后“卷铺盖回家”。

但后来的销售情况让他们“卷铺盖回家”的设想落空了:因为呼市的住宅市场还没有起步,当地人对商业铺面更是缺乏投资意识。销售情况太差,让这个身处市中心十字路口的商业广场找不到方向了。

邹招斌只好从北京请来专业的运作团队,对商场布局、招商进行了科学规划,尤其学习了百盛、华联的操作模式。当地的许多温商都认为,正是邹招斌的包容与信赖,快速组建了能征善战的专业团队,并给予团队很大的平台与空间,让毫无百货零售业经验的维多利把握了入市机遇。

2003年非典的危机还没有完全渡过的时候,维多利商厦却选择开业。开业后的半年时间里,维多利商厦实现营业总额1亿元;2004年实现营业总额3.4亿元;2005年实现营业总额4.8亿元;2006年实现营业总额5.9亿元。如此年度增长速度和营业总额开创了呼和浩特零售业先河,也创造了一个高过一个的纪录。

在收购中壮大

就在维多利商厦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毗邻而建的首府广场引入了铜锣湾百货,高调开张,目标直指维多利商厦。

铜锣湾在浩大的声势之后,很快就陷入了经营举步维艰的境地,濒临歇业。“一方面由于铜锣湾管理不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水土不服,对呼和浩特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认知程度不够。”邹招斌分析说,“相反,维多利就完全本土化了,即使这个商场里总是飘着一股红薯味道。”

2006年5月,维多利集团收购了首府广场,改造为维多利购物中心,并与维多利商厦合二为一。收购是温州人的惯有操盘方式,这在维多利和邹招斌的身上一览无余。随后,2007年12月,维多利集团以4亿元的资本收购天津家世界连锁集团在呼市的“家世界购物广场”房地产项目,打造成一个7万平方米的“维多利广场”。

2009年4月,维多利再次收购包头的东方红CBD广场,这也是该集团第一次走出呼和浩特。该项目由包钢和包头市金茂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原计划今年底完成建设。但后续的经营开发和管理让投资商陷入两难境地,只好拱手相让。如今,定位中高端时尚百货店的包头维多利百货,已经成为这座草原钢都最知名的百货公司。同时,包头维多利商厦业成为维多利走出呼和浩特,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实现做大所开拓的第一个商场。

2010年,对于邹招斌的维多利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10月15日,维多利集团公司与当地的海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接管原海亮广场商业业态,海亮21万平米的商业更名为维多利·时代城。这是一次近于完美的强强联合。合作后,维多利打造了内蒙古商业巨型航母,一举奠定了维多利在内蒙古商界领军者的地位。

在创新中崛起

维多利以百货零售起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内蒙古地区具备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形成了“维多利”商业模式的雏形:依托百货零售、超市连锁推动商业地产的发展,形成物业产权自有,百货零售超市连锁自主经营模式。

邹招斌告诉记者,维多利从2003年创建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属于自己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高起点投资、高定位的卖场、高品质品牌”的“三高策略”成就了维多利商业在各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纵观“维多利”,商厦的时尚精品百货、购物中心的大众流行百货、时代城时尚流行百货、国际广场的高档奢侈百货、摩尔城的大手笔等,几乎所有的卖场都从定位到品牌结构上,打破传统百货的格局与定位。另外,还有确立了文化引导消费的零售思想、自营与租赁双剑合璧、覆盖越大影响力越大和业态引进提升竞争力等经营理念。

未来三年,是维多利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逐步做实维多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商业集团、商业地产集团两大实业集团,不断提升公司在内蒙古市场的驾驭能力,为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品牌而不断努力。

“创建具有绝对的区域竞争优势、西北地区百货零售第一的企业是我们的近期目标之一。”在邹招斌的规划中,到2013年年底,商业集团实现年销售额超120亿元;到2015年年底,维多利百货旗舰店在内蒙古将扩张到16家,百货零售自主经营面积超过100万平米。

大气和热情

记者手记

大海和草原都宽广、迷人,令人向往。

在内蒙古的温商,长在海边,创业在草原。

拥有大海和草原这两种宽广的温商让人感觉特别大气和热情。

今年8月份,内蒙古温州商会向全球温商发出邀请,举办千名温商草原行活动。原计划1000人左右的活动,结果办成了1600多人的活动。除了活动开幕式、论坛、参观学习和草原篝火晚会,在乌兰恰特大剧院,1000多名温商还欣赏了《草原拥抱大海》专场演出。无论是活动规模、档次,还是当地温商的热情,都让很多参会的温商留下深刻的印象。

行走在呼和浩特市区中山西路繁华的“商业一条街”,你会感叹于塞外名城的繁华。当你走进这条街上的维多利时代城时,你会感叹于塞外商场的大气,21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量让你感觉到什么才叫大。而当你逛完维多利时代城出来时,你又会看到对面的知名的维多利商厦,这时作为一个温州人你会由衷地感到自豪。

内蒙古温商和在其他地方的温商一样,也都是从小生意起步的。温州人初入呼市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靠的是一把木工斧、一把剃头刀、一把弹棉弓和一把裁缝剪。到了80年代,呼市街头出现了温州的修鞋匠、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推销员、售货员、带着蜂箱的采蜜员。无论是内蒙古温州商会会长邹招波,还是内蒙古维多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邹招斌,还是天正集团内蒙古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银奶、内蒙古佳澳塑业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思堂,他们刚开始到内蒙古都是以推销纽扣、电器、塑料包装袋等小商品起步的。

“伊利、蒙牛成就了‘中国乳都’,我希望‘维多利’能像它们一样,做到一个企业代言一个城市,成为呼和浩特市商业的代名词。”邹招斌说,这是维多利发展目标,也是他的梦想。

我们相信,“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温商们一定能实现他们更大的梦想。邹招斌的梦想之花一定能在宽广的草原上盛开。在内蒙古创业的温商也一定能打拼出更多的“维多利”。

温州商业步行街、维多利商厦、首府广场、维多利·摩尔城等,在这些呼和浩特标志性项目中,都能见到温州人的身影

温州人是青城建设的重要力量

说起内蒙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一幅雄壮的牧区风光。其实,除了草原,这里还有像呼和浩特、包头等非常漂亮的现代化都市。从2002年到2011年,内蒙古GDP十年增速雄踞全国首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内蒙古的各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的高速发展,与在内蒙古的温商大军参与城市改造、繁荣当地商业是分不开的。“十多年来,温州人不单是内蒙古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同时更是参与者、建设者,他们在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青城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内蒙古温州商会会长邹招波自信地说。

呼和浩特温商地产项目很多

站在内蒙古温州商会办公室向外望,与之一路相隔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醒目的“浩鑫机电商业广场”招牌高高竖立,这里未来将建成高层商住一体的多功能大厦项目,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总投资1.68亿元,该项目属回民区重点建设项目。这是内蒙古温州商会会长邹招波牵头投资的一个地产项目。

“这几年,呼和浩特城市在大发展、大建设,给了我们温州人发展的大好机会。”邹招波告诉记者,目前如“浩鑫机电商业广场”这样由温州人开发建设的项目,在呼和浩特随处可见。温州人在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有数十家,他们借力呼和浩特城市的建设,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内蒙古温州商会秘书长金上辉最近几年也一直在投资房地产。他表示,在呼和浩特温商开发的地产项目很多,如常务副会长赵大生的内蒙古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占地面积105亩,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元的商住两用项目;常务副会长陈思堂的瓯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瓯江现代城;商会执行会长黄银奶牵头开发的温州机电城项目等在当地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据了解,2001年后,温州人就开始参与呼和浩特的房地产开发,不到三年时间,就开发了温州商业步行街、巴黎商城、维多利商厦、首府广场等项目。

2002年,由邹招波等温商投资的呼和浩特温州商业步行街开始建设,这是呼和浩特市旧城改造项目,是区市两级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于2003年交付使用。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采取国内外大中城市成功的商业布局方式和成熟的经营模式,融商贸、旅游、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为一体。建成后的温州商业步行街把温州很多品牌商品,如“正泰”、“德力西”、“康奈”等引入呼市。同时,还建成了19栋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彻底改善当地的工作与生产环境。

拓展到内蒙古其他城市

近几年来,呼市的温商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内蒙古的主要城市。包头、通辽、赤峰、乌海、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主要城市,都有呼市温商开发或参与开发的地产项目。

包头市维多利广场、赤峰市维多利购物广场、锡林浩特市维多利广场等由温商打造的商业项目在当地很有影响。内蒙古温州商会会长邹招波也把目光瞄向了这些城市,由其主导的万锦开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巴彦淖尔开发万锦世纪城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亿元,将惠及3000多户拆迁户。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温州商人致力打造的城市地标建筑。

邹招波表示,他们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参与了这一民生项目,将用5年时间把它打造成融高档住宅、商业步行街、大型商厦、休闲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城市综合体。市民不仅可以住上新房,还可以一步到位跨入新型高档社区。对于拆迁户的安置,开发商按照政府确定的最高标准迅速补偿到位,这让拆迁户们十分满意,也推进了项目进度。

在包头市青山区,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原娜琳商厦周边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动工,由内蒙古万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成后将惠及800多户拆迁户。

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这几年内蒙古温商参与比较多的地产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一般都是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这样的项目往往投入资金比较大,利润相对较低。各地政府都希望能找一家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完成。内蒙古温州商会的企业家得到了当地政府信任,而温商也愿意接受棚户区改造项目。

同时,除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温商也把目光瞄向了周边省份。金上辉告诉记者,由数位温商联合投资12亿元重金打造的锦州国际五金机电城去年8月奠基,该项目也是当地温商向外省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

内蒙古发展空间比较大

内蒙古的房地产大开发是在2003年后。据了解,2001、2002年,内蒙古的房价仅仅在1000多元/平方米,到了2004、2005年,房价升到3000-4000元/平方米,2008年卖到6000-7000元/平米。2009年、2010年,均价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一般的地方都卖6000-7000元/平方米。

目前国家的房地产行业调控,对当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温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内蒙古的楼市主要是刚性需求和改善居住需求,总体影响不大。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在邹招波看来,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比较健康,没有多少泡沫,基本上是刚性需求。内蒙古的GDP连续八年都是全国增速第一,再加上丰富的资源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振兴大东北的优惠政策。可以说,内蒙古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