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浙商动态  浙商动态

浙企以持久信念力推浙江经济发展 坚守实业才经得起风浪

作者:浙江在线    2012-11-02

 

数据来源: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相关报告 制图 黄昕

  1987年,在创始人宗庆后的带领下,娃哈哈白手起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如今,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娃哈哈建有66个生产基地、170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名、总资产320亿元。位列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5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71位。

  “坚守实业,不该赚的钱不赚。”——这是宗庆后在接受早报采访时,曾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面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部分银行“惜贷”和出口贸易缩水等因素,实体经济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然而,以娃哈哈为代表的一批浙江企业,坚守信念,在实业浪潮中坚持不懈,屹立不倒。

  实业基石>>>

  机修工老朱的16年成长

  今年25岁的娃哈哈,不仅凝结了一代80后的童年回忆,也浓缩了一批老员工们的成长故事。

  机修工朱文才进入娃哈哈工作已经整整16年。在这里,他走过了人生最青涩美好的时光:娶妻成家、生儿育女;给家里买了地、造了三层新房……早年离乡背井来杭州打工时,有份稳定的工作、买房娶媳是这个老实人最大的梦想,如今,这些都一一实现。

  “过年回家,老乡好奇地问我在娃哈哈怎样,我都会说,‘我的一切都是在娃哈哈赚来的,我一定要好好干’。娃哈哈达成了我的愿望,我穿上了机修服,成为一名有技术的机修工。作为工人,最关心的还是工钱。工资越来越高,我们也越干越有劲。”

  记得刚进公司那会儿,老朱还是一名最基层的辅助工。全凭肯吃苦、不计较的个性,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成为一名挡机工。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我和机修工一起修理,碰到老师傅,我积极向他们讨教经验。师傅们走后,我还要留下来把所学到的知识再琢磨巩固一下。我相信,虽然那时我与机修工相比还差得远,但通过努力,以后肯定能成为机修工。”

  几经磨砺,老朱成了车间里的一把好手,一般机器微调等小问题,他比机修工还熟练。“当车间主任知道我的愿望是成为机修工时,给我创造了很多机会——平时经常选送我参加各类设备操作维修学习和系统培训;分公司生产线大修时,又安排我和机修工一起参与灌装机、理瓶机等设备的维修,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2010年,老朱顺利通过了奶线中亚灌装机的初级认证,终于实现了当机修工的梦想。“虽然每天都需要窝在车间,与机器设备打交道,身上、脸上沾满了油污,但我觉得特别高兴、特别带劲。因为在这里我有目标,每天都告诉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进步了什么。”

  如今,老朱已经是娃哈哈生产车间的重要技术力量,独立负责维修保养灌装工段的设备,同时还担当新招员工的指导师傅,传授技艺经验。随着老朱所在的车间产量连年创下新高,他也成为众人口中的“牛人”。

  “之前央视节目街头采访‘你幸福吗?’如果采访我,我一定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都切实地感受到,在这里有一个不变的宗旨,讲的就是实干。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你的出身怎样,只要你有能吃苦不怕累的精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平台,在工作中学习锻炼、成长。下一个16年,我也要和这样的企业一起成长。”

企业信念>>>

  “不该赚的钱不赚”

  1987年,宗庆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第二年,他靠代加工花粉口服液取得了不错的效益;第三年成功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畅销全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如今,这家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依旧坚守在实业潮头浪尖。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评选中,娃哈哈营业收入居第16位、利润第8位、纳税第9位,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有发展潜力的饮料企业。至今公司现金充沛,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

  之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许多实体企业都连呼“日子不好过”。对此,宗庆后在接受早报采访时表示,从经济数据上看,2012年依旧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尤其是许多外贸为主的企业。而娃哈哈的出口占销售总额1%,比例很小,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并不大。

  宗庆后表示,如今世界经济危机远远没有退去,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并非易事,需要一个过程。

  “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虚拟经济是分配财富的过程。如果光分配不创造,怎么会没有危机?现在美国和欧洲就是这个状况。我们很多企业问题出在看着实业赚钱辛苦,投到了其他地方,比如房地产等。”

  他坦言,与许多跨界涉足房地产的实体企业相比,娃哈哈并非没有条件。“我们当时在全国各地都有厂,拿地的价格很便宜。但我没动心,因为我觉得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不太规范,我不喜欢。我还是觉得要坚持主业,不该赚的钱不赚。”

  娃哈哈立足浙江发展25年来,经历过许多风浪,依旧屹立潮头。近年来,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对企业也有不小的影响,宗庆后告诉记者,成本增加让娃哈哈在前年消耗了50多亿的利润,去年又消耗了20亿,但依靠节能减排、扩大规模,销售增长了100多个亿。

  “难关是经常有的,这是常态,我想每个办企业的都有体会。总结起来说,是因为我们坚持主业,不该赚的钱不赚;其次,做企业一定要稳,自己没能力做的不做,不搞投机;第三,建立良好的销售网络,坚持平等互利,让别人有钱赚。还有一点,重视员工队伍,对员工慷慨,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就。”宗庆后说。

  坚守实业关键是创新

  据统计,娃哈哈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78.55亿元,同比增长23.65%,实现利税123.34亿,同比增长10.54%,上缴税金54.43亿元,同比增长19.1%,各项经济指标连续第14年登上中国饮料行业榜首。在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娃哈哈依旧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回顾娃哈哈25年的发展之路,从陪伴一代“80后”童年的儿童果奶、八宝粥,到“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再到广告风靡全国的矿泉水、营养快线,每一次产品的推陈出新,都犹如给市场注入一股新活力。

  对此,宗庆后表示,产品和技术创新是实体企业发展的原动力。25年来,公司通过产品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年均增长超过60%。

  “浙江的中小企业活力在产品的创新,比如我们刚开始做果奶。人家一封(6瓶)一个口味,我们一封六个口味,这样销路就更好。创新是全方位的,不是一个大概念,一点点的产品创新,有可能就把企业救活。创新在于细节,产品比别人先进哪怕一点,也能赢得市场。”

  他表示,如今的消费者不光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健康和安全。为此,娃哈哈非常重视生物工程的研发创新。“另一方面,我们开发节能机电,有效节电10%。我们让水的回用效率更高,通过蒸汽的合理运用产生更多的产能,因为我们的消毒水有80-90℃,会产生蒸汽,也可以作为一种能源再利用。”

  据介绍,1993年,娃哈哈便投资3000万元组建研究中心,迄今为止,共投入4亿元进行软硬件建设,吸引近300名科研人才加入,研发中心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次年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目前,中心有200多项食品类检测指标和方法通过CNAS认证,在国际国内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中心能针对食品中一些新出现的危害因子(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铬等)迅速建立检测手段和方法,开展内部的产品及原辅物料的检测能力,实验食品安全预警功能。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后,乳制品引发的产品质量危机迅速蔓延,而娃哈哈出口美国的AD钙奶、爽歪歪等乳饮料,却通过了美国FDA和农业部的层层检查获准在美上市,娃哈哈也成为首个在事件后摆上美国货柜的中国含乳食品。

  -背景解读

  我省将继续壮大实体经济

  据《浙江日报》报道,在今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浙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外贸出口增长19.9%。同时,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也正加快脚步。2011年,浙江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省委有关领导指出,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今后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我省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浙江要紧密结合“四大建设”,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今年,我省要继续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

  最近的海关数据,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我省经济的“好声音”。据新华社报道,杭州海关公布最新数据表明,今年9月份浙江外贸出口创月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4.9%,达211.5亿美元。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出口16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前三季度,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328.5亿美元,同比增长0.9%。同时,今年以来一直出口低迷的服装、纺织纱线等浙江传统出口商品,9月份出现了回暖迹象。数据显示,9月份浙江省出口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29.7亿美元、27.6亿美元和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2%、3%和1.7%。

  在杭州海关开展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问卷调查表明,浙江省9月份企业出口信心指数、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回升。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浙江省(除宁波外)企业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2,较8月份上升1.5,这是连续两个月下滑后的首次反弹;其中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为33.3,较8月份上升2.7;出口信心指数为37.1,较8月份上升1.2。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表示,这些指标的回升反映出浙江省外贸出口显现出了筑底回升的迹象。

  -记者手记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实业是浙商之魂

  以实业起家、以实体经济跻身中国经济前沿的浙江,尽管在近年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实体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困难面前,“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的浙商精神并未枯竭。这种精神曾经影响、致富了一代人,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以娃哈哈为代表的一批浙江企业,依旧凭借信念与坚持,屹立实体经济潮头,百折不挠。

  从去年召开的首届全球浙商大会,到今年大大小小的峰会、商会,“回归实业”成了许多人挂在嘴边的话。

  民营企业作为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浙商群体正是浙江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柱。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一些浙商选择了推出实业经营,改走资本运作之路,但更多具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浙商,则纷纷走上了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这个资源小省,曾以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令世界惊叹,如今,面对经济格局的改变和大环境的低迷,许多浙商正在努力学会告别过去的固有模式,重新审视市场。

  有句老话叫“守业更比创业难”。“回归实业”同样不单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浮躁。所幸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实业是浙商之魂。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