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浙江省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上,“转型”二字,成为500名市场老总嘴里经常蹦出的字眼。在互相探讨经验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这些老总们讨论最为激烈的:实体市场怎样去拥抱网上市场?省内市场如何与省外市场展开合作?专业市场和国际连锁商场的发展空间相比孰优孰劣?
实体市场PK网上市场:无形有形互融共进
翁南道(颐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颐高是做实体市场起家的,坦白说,我一度拒绝实体市场做电子商务。网上市场我们从拒绝到怀疑直至拥抱。2004年我开始做电子商务,在专业市场我比较领先,IT.com.cn是我做的,投入超过1亿元,但到今天为止也不是很成功。
今年中关村的太平洋市场关闭对我的刺激很大。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关村可谓是中国硅谷,但是在政府转型升级的要求下被迫缩小了一半的交易面积。某种程度上,这预示着实体交易的面积、规模在迅速往下走。B2C网站大佬刘强东在今年互联网大会上说了一句话,让我们全体做实体市场的人都非常震惊,他说,“自裁总比被裁好”。
刘佳林(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我们传统市场的贸易额是148亿,但是网上平台的销售额是152亿,这是商品市场第一次网上销售多于实体销售,从数字上看,我们是成功的,但事实上,从有形市场转到无形市场转型并不轻松。
很多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的时候一哄而上,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市场一夜之间都能够从有形转到无形,这其中有很多要素和内容。从我们走过来的过程看,无形市场最后能否做大仍然要依靠有形市场。有形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向无形市场转,但等到无形市场的交易结束,所有的流动必然还要回归到原始状态,需要有形市场和物流的对接。所以这两者,谁也无法取代谁。
省内市场PK省外市场:合作也是生存法则
寿建鸿(成都国际商贸城董事长):我是义乌人,虽然走出去了,成都商贸城和义乌的商贸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市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义乌的影子,也有义乌的经验,这是无法撇清的。
走出去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商品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我在义乌的时候天天看着义乌市场这个模式,认为国家非常需要市场这个第三方平台,所以我相信“走出去”不会输。等到全国的市场时代来临,包括成都的、义乌的、武汉汉正街等在内的各类市场就需要转型升级了,不然就会落在别人后面。
试想,如果省外大量的资源掌握在浙商手里,省外所有的商品营销渠道被浙商所控,很多生产要素资源又是浙商主导,那么几年后浙江在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当然省外浙商也不能忘记家乡,应该服务浙江、反哺浙江。
吴波成(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这些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得很快,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在省外布局布点。这听起来很奇怪,这样不是拱手把机会让人吗?事实上,我们有点悔,但也不悔,过早投资尝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们主要在国内很多地级市布局,要在省级城市布局很难。
寿建鸿这样的能人走出浙江,对我们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他做了,已经占领了市场,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合作。我们发展得比他早,全世界的销售网络、中国的销售网络比他建得早,物流网也比他早,这两个优势不可比拟。
专业市场PK国际连锁商场:”市场综合体”是新的发展方向
吕国满(麦德龙中国区总裁顾问):商场区别于专业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什么?也许是商品的质量。以麦德龙为例,商品质量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是可控的。按照市场分析来看,食品安全事故80%领域发生在工厂和农田,也就是在供应商这一端,对供应商的把关是商场的强项,但可能是专业市场的弱项。
刘佳林(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要向麦德龙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它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联动,这确实是专业市场比较欠缺的,如果专业市场单纯只是限于收租,将来会越来越难。
陈进(杭州万象城总经理):从本质上看,我认为市场和商场应该是一样的。万象城这样的商场是城市功能高度集约化的产物,目前来看万象城这样的业态可能要好过专业市场,因为和城市化融合在一起。但市场转型,包括商场转型,必须从人性化或者个性化的角度考虑,以及一体化的服务。商场综合体或者市场综合体这样的模式值得借鉴。
翁南道(颐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象城代表着现代商业综合体或者城市商业中的顶端,是目前最好的。专业市场所能呈现的最好在哪里呢?河北的保定白沟新城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那儿准备开发和规划一个专业市场综合体,叫华北城,功能远超过万象城这样的城市定位,二产、三产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这样的“2.5产业”等等。专业市场顶级配置都在500万平方以上,集二产、三产、“2.5产业”以上的复合型的业态,是城市综合体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