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浙商动态  浙商动态

“浙江人经济”现象扫描

作者:本站    2011-03-1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同浙江资本一样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流动。据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调查,目前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浙江人约600万。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浙江省已进入“浙江人经济”时代。浙江经济多了一个“孪生兄弟”,而且这个“孪生兄弟”正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在杭州人叶新的父母家中,挂着一幅全国地图,在吉林省的位置,还特意用红笔标注了一下。“我常年在吉林省经商,已在当地买房娶妻,家人心中总惦记着。”春节回家的叶新说。节前,叶新的父母天天要收看东北的天气,大幅降温或下雪天出门,老人心中都要紧张一下。 

过去30多年间,浙商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流动,形成了“浙江人经济”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据来自全国29个省级浙江商会的不完全统计,600万省外浙江人不断“开枝散叶”,在省外共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省外浙江人在全国投资总规模超3万亿元,其中从浙江输出的资本约1.3万亿元。 

“在省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浙江人已达400多万,超过省内个体工商户390万人的从业人数。”浙江省委政研室负责人说。浙江人在省外几乎再造一个浙江,仅以2008年为例,省外“浙江人经济”的销售规模达1.77万亿元,是当年浙江省GDP的80%,向当地缴纳税收1234亿元,解决了1136万人的就业。 

“浙江人经济”雏形是从挑着货郞担走天下开始,靠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形成遍布全国的“蚂蚁军团”。天生资源禀赋的缺失让最初的“浙江人经济”一度带着无奈。浙江省人均资源拥有量排在中国最后几位,尤其人均耕地只有半亩多。 

“"浙江人经济"的概念正发生着变化。浙商上世纪80年代是扒火车、睡地板,到外地"做人家不愿做的事",90年代"做人家不敢做的事",本世纪"做人家做不了的事"。”长兴县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行政部负责人陈中华说。这家在浙江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营公司,已把产业办到山东、河南、江苏等地,自主研发的电动车用智能型铅酸蓄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实施中,都有浙商的影子。浙商开放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程惠芳认为,浙商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中,不仅延伸了浙江产业链,推动浙江产业的梯度转移,还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国家区域统筹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走千山万水的同时,近年来,部分浙商也开始了“回归工程”,这背后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诸暨市城西商务区,早年在外创业的骆建军,前不久回到家乡,投资4000万元创立奇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由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化中心两部分构成。“我希望这家IT企业成为一个"科技超市",最后成果能应用于诸暨各地的产业集群中。”骆建军说。 

诸暨市委统战部长杨元清说,随着外省诸暨经济“新成员”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诸暨传统发展路径。仅2009年,诸暨共有回归项目16个,总投资22亿元,主要涉及三产服务、电子科技等领域。 

赵洪祝表示,要鼓励浙商回归创业,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互动发展。浙江省自2006年开始实施“省外浙商回归工程”,引导省外浙商积极反哺本地,弥补浙江资源不足,空间狭小的不足。据浙江省委政研室调查,2006年以来,省外浙江人回浙投资办企业达2470多家,投资总额900多亿元。在温州、台州、丽水等市,省外浙江人已成为外来投资的重要力量。 

“回归经济”的背后是浙江省“产业面孔”的嬗变。省外浙江人在创业中积累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浙江正从过去的制造中心,逐步向总部经济、创意经济、品牌发布、金融服务、研发、信息、资本等中心跨越。 

“现在浙商不是考虑要不要走出去,而是考虑如何走出去、引进来。”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