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元资本海南囤地?6000亿元炒姜、炒大蒜?四处涌动的温州“热钱”让全国人民心情复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昨天告诉记者,遏制浙江产业空心化迫在眉睫,他今年的议案建议便是喊这些热钱“回家吃饭”———《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建议》。
制造业占比下降
热钱投资游离于实业之外
“最近几年,浙江制造业无论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还是在更新改造投资层面,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都在下降,”周德文一边掰着手指一边数着:“2007年,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比上年增长14.7%,全国则为17.7%,浙江低于全国3.0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同比下降2.9%;2009年,浙江工业投资增长不到9%,依然低于全国工业投资增长速度。”
显然,数据已经说明,浙江资本投资实业的积极性不高。
可是,跟投资实业不给力相比,短期投资却活跃不已———炒房团、炒煤团、炒棉团,甚至炒生姜、炒大蒜,一个个都离不开“温州资本”。“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资本,”周德文语重心长:“一个炒字充分反映出大量民资游离在实业之外。”
尽管被遭议论,但是数据再度显示,“浙江的热钱”又出动了———2010年10月份温州市居民储蓄余额比9月份一下减少了80多亿元!周德文坦言,这些钱大多进了股市、楼市。
周德文直言,近几年,浙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令人担忧:“产业空心化”问题将导致“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增长乏力。
浙百强企业六成涉足房地产
企业“离制造业”倾向严重
“温州炒房团”是各城市最害怕出现的群体,实际上,民间投资团队不只在温州盛行,浙江各地都有,类似“慈溪文物团”、“浙江商标团”、“永康造房团”等数十种投资群体,在全国各地热炒各种项目,仅投资文物的资金光宁波、慈溪两地就有几十亿元。
民间资本热钱化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担忧。周德文透露,相当多的企业也出现“离制造业”倾向,“乐清市政协做过一项调查,‘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地产业,而是转移到外地开发房地产,建高科技项目,也有不少资金在买楼,开矿等;现在有一些老板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以扩大产能、技改等名义向银行贷款,但用信贷资金去炒房、炒地皮、搞房地产开发,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很少。”
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几年,银行对工业的贷款增长明显,但工业增长并没有大幅提升。周德文指出:“温州人炒房出了名,实际上浙江有一定实力的老板都在涉足房地产,一向以经营实业为主的宁波人也当起了房地产开发商,宁波规模大的制造业企业几乎都涉足房地产开发,有的老板甚至声称‘做过房地产以后根本就不想做其他的了’。”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发布的“2009年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显示,100家企业中60余家其他行业的民企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制造业销售额度占总量的60%,同比降低24%。
周德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人们对浙江产业空心化问题的担忧绝不是空穴来风,遏制浙江产业空心化迫在眉睫。
引导资本合理逐利
呼吁促成项目与资本对接
周德文坦言,要重视鼓励资本回归实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需要政策引导。
“我为此建议———鼓励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民间投资。‘炒房、炒煤、炒油’,东炒西炒既表现了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反映了丰富的民间资本寻找投资的迫切性。这种情形下,政府应当加强产业政策宣传,让投资者明白哪些是国家扶持发展的,哪些是国家限制的产业,防止民间投资的盲目性,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他明确指出:“我建议政府部门编制公布扶持产业项目目录及扶持政策,重视发挥社会中介作用,促成项目与资本对接。”
与之同时,周德文建议对专项信贷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将信贷资金真正投入到实业发展。
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 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