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召开主题为“浙商如何回归实业”的春季论坛。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代表、浙商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媒体人士2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浙商研究院院长张旭昆主持。
制造企业大量外迁,传统产业优势渐失。大量资金外流,热钱化倾向加重,“离制造业”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作为浙江实体经济最大的创业群体——浙商,该如何面对现状,如何学习耐住寂寞,回归实业、逆境突围?学术论坛上,企业家与学者畅所欲言,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认为:一种是原来做制造业,然后没信心了做房产,有些做房产的,做得没有信心了做金融投资。有些可能什么都不做了,干脆去休闲人生,移民国外去了,放弃原来的主业甚至放弃原来的事业。这种放弃有些是出于人生的规划,有些可能出于对前途的信心,觉得市场环境越来越恶劣,还有一些可能是出于其他的主观客观因素。
从企业家到“弃业家”,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兰芳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离开加工制造业,变为服务业或信息业;二是移民,将财富带到国外;三是跑路。
浙江省经信委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则认为:“急功近利”是导致浙商最终弃业的主导因素之一,浙江企业有不少是加工制造业,但一些实业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一方面是企业主羡慕上市企业运作的高回报率,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对上市公司进行奖励,造成这些企业努力将公司打造上市。“浙江实体经济在近十年中弱化趋势很明显。”兰建平认为这个弱化最明显地表现在我们省以工业经济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在市场化竞争的过程当中,比较习惯于赚快钱、快赚钱,市场缺什么做什么,习惯于复制,习惯于克隆,这也导致了我们在短期过程当中好像市场满热闹满繁荣,但是企业缺乏自己应有的创新积累。
裕兴不动产董事长张裕兴在经历了破产,事业跌至低谷的沉重打击后,也出现在本次论坛上,他认为回归实业,坚守事业,最重要的素质是“不弃不离”。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杨树荫认为,浙商回归,可以立足当下,甚至不用追求“高大全”的模式,而需要能否立足于、立志于把浙江搞成一个中小企业的大省,中小企业的强省的勇气、魄力。 对于中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难以持续投入研发的现状,杨树荫建议:需要一些像义乌那样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有一个大的研发中心、创意中心给他们提供思想跟技术。
中国家纺网CEO郎洌分析,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主要看这个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的地位和位置,总体上,浙江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并非复杂,利润微薄,竞争力无法永久保持,所以传统产业自主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会上各位专家企业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认为浙商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把握大势,在困难挑战中抓住机遇,心无旁骛干实业,坚定不移促转型,才是一条应对之道。浙江日报、浙商网、青年时报、今日早报和市场导报对此次论坛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