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浙商传习营圆满收官!以阳明心学铸魂,启浙商创新新程

秋日杭州,思想激荡。10月23日— 24日,由浙商研究院浙商书院与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质浙商传习营” 在浙才相寓圆满落幕。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学术支持单位,浙商研究院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思想分享,与新生代浙商共探“传统制造” 向 “创新驱动” 的转型之路,让浙商精神在文化传承与科技赋能中焕发新活力。

浙商书院执行院长何晓威在开班仪式上,回溯了浙商精神的发展脉络。她提到,从“鸡毛换糖” 的草根创业到 “买全球卖全球” 的格局拓展,浙商以 “四千精神” 书写了民营经济传奇。面对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时代命题,传习营以 “浙商精神创变迭代新引擎” 为主题,既要守住 “四千精神” 的内核,更要赋予其 “去草根化、木本化” 的新义。她建议参训企业家做“空杯学习” 的践行者,放下事务、谦逊求知,在专家分享与同行交流中汲取新知;做 “知行合一” 的实干家,带着企业发展难题学、结合产业升级需求思,让新质生产力在企业落地生根;做 “资源共享” 的链接者,延续浙商抱团传统,在交流中促成务实合作,壮大浙商发展共同体。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以《阳明心学与浙商精神》为题,为新质浙商传习营开讲,助力学员筑牢文化根脉,强化文化自信,提升格局境界。他指出,阳明心学是浙学的标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高峰,其“知行合一”“致良知” 的智慧,与浙商 “义利并举、务实创新” 的文化基因高度契合。
陈寿灿从浙学历史脉络切入,介绍浙江文化历经越国文化、宋明浙学、清末民初转型、改革开放后浙商崛起四大高峰。浙学传统在与江南山水的融通中,演化出浙人独特的人文气质:务实,内敛果敢;尚诚,以义和利;包容,创新融汇。他认为,阳明心学持久地滋润着浙人的精神世界,也化育出坚忍不拔、向上尚善的浙商精神。阳明心学的“主体性精神”,正是浙商前行的不竭动力。它是浙商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是浙商创新创业的不二法门,也是浙商利他共富的精神源泉。他解释,“良知即天理” 的内核,让浙商在市场浪潮中始终坚守 如“不找市长找市场” 的自主判断;“知行合一” 的实践论,化育为浙商如 “半夜起床黎明进城“的行动力,从 “四千精神” 到 “新四千精神”,皆源于此。

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教授则以《“新心相印”,新时代浙商商业模式重构》为题,分享浙商商业模式的创新案例和经典经验,与学员们探讨新时代浙商如何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学习将文化内核与商业逻辑有机结合,重塑企业竞争壁垒的路径和方法。

本次传习营中,浙商研究院不仅以学术分享为浙商赋能,更通过链接强脑科技体验中心等前沿企业、组织“茶道与商道” 沙龙,为学员搭建起 “文化 + 科技 + 资源” 的融合平台。结业不是终点,浙商研究院将持续以浙学传统为根、以创新思维为翼,陪伴新一代浙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续写民营经济新辉煌!
浙商书院成立于2018年,是新时代一批“良知善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相关人士,赓续传统书院文脉,植根浙江历史文化沃土,凝聚全球华商力量,着力打造的一个浙商文化沉淀、经验分享、学习成长的开放平台,现已成为浙商研究院“一体两翼”(浙商研究院智库、浙商博物馆、浙商书院)创新性智库研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下设浙商书院富阳传习中心、墨湖传习中心,后续将在省内其他区县和省外进行布局,持续为新时代浙商提供学习赋能、创投孵化、文化传播及修心养生的系统化服务。
文字:徐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