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概况 研究团队 研究动态 研究成果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专家观点

我院陶水木教授应邀出席“汤寿潜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并接受媒体采访

2023-12-13

1702517424101021.jpeg

12月9日至10日,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近代史学刊》社和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汤寿潜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萧山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浙江省社科院、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我院特聘教授陶水木应邀出席并作《关于汤寿潜督浙几个问题的探讨》的主旨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督浙是汤寿潜一生主要事功之一,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迄今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涉及或有待深化研究。一是关于援鄂及与黎元洪的关系。汤寿潜高度重视武昌首义及湖北军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尽力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援助,始初认为临时中央政府应设武汉并以黎元洪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光复及孙中山归国后,他的建都地点和总统人选有了变化。二是关于汤寿潜与临时议会的关系。汤寿潜重视立法机关建设,在与临时议会“共事”的一个多月里也能尊重议会,与议会合作完成新旧交替之际的立法建制。三是关于汤寿潜辞任浙督的原因。陶水木教授认为,既有研究关于汤寿潜督浙原因的分析,都很有见地,确是汤氏辞职的原因。但这些仅是汤氏辞职的具体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汤寿潜辞任浙督的根本原因是他淡于名利、远于仕进的一贯品行与秉性。

12月10日下午,研讨会在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新村隆重举行了汤寿潜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该馆的展陈方案由陶水木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会议期间,陶水木教授接受了《潮新闻》《杭州日报》等媒体采访。


潮新闻

进化,杭州乡村文旅代表作

潮新闻 郑宸 金露瑶 全网传播量957

2023-12-12 19:10

沉睡的历史,又鲜活了起来——
12月10日,文化界、学术界期待已久的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正式在杭州萧山进化亮相。国内50余位专家、学者也齐聚于此,参加为期两天的“汤寿潜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活动的最后一站。
汤寿潜,萧山进化大汤坞新村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立宪运动领导人。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介绍,在62年的人生中,他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90年著《危言》呼吁变法维新;1905年发起保路爱国运动,担任浙江铁路公司总理,至1909年建成沪杭段铁路;立宪运动中,与张謇并称为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浙江首任都督……此次改造提升后的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旨在以馆展的形式缅怀他一生的功绩。
事实上,赓续乡土文脉,今年的进化大事不断:今年8月,杭州全市博物馆工作会议在进化召开,“体验+研学”型乡村博物馆体系,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肯定;12月4日,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以印纹硬陶为主题的博物馆,再次点亮萧山璀璨文旅IP……
随着汤寿潜故居纪念馆的亮相,进化也将在完备的乡村博物馆体系中,重新定义自身的稀缺价值。
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
走进位于萧山进化的大汤坞新村,汤寿潜故居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黑瓦、修旧如旧,保存着那个年代的气息。置身庭院中,历史的纵深感扑面而来。
12月10日,提升后的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正式亮相。
“汤寿潜是进化籍历史名人,对于他的纪念,我们未曾停下脚步。”进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30年前,进化就在汤寿潜故居东南方向的蜈蚣山重建汤蛰先先生纪念碑,在2017年和2020年,萧山区、进化镇两级政府分别对汤寿潜故居新宅和祖宅进行整体修缮,并在今年提升成为汤寿潜故居纪念馆。
在学术界、文化界的眼里,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意味着学界对于汤寿潜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灿若星辰的民国名人中,汤寿潜这个名字不该被历史淡忘。汤寿潜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者、开拓者和践行者,在中国近代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回忆起30年前,自己参加第一届汤寿潜研讨会时的场景。在当时的政协萧山市文史委员会组织下,来新夏、戚其章、熊月之、郑云山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汤寿潜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在陶水木看来,过去的数十年里,尽管学术界对于汤寿潜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与汤寿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相比,仍然不能完全相匹配。而萧山此次高规格举办汤寿潜学术研讨活动,其意义也在于擦亮汤寿潜这一名人IP。
“一直以来,萧山籍名人荟萃,而汤寿潜正是其中最具历史影响力的人之一。”萧山区文旅局党委委员周寅说,自2020年萧山举办汤寿潜学术研讨活动以来,各界对于汤寿潜的认知也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此次纪念馆开馆为契机,再次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将成为学术界、文化界认识汤寿潜的一个分水岭。
乡村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有力载体。“站在今天的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我能感受到对于汤寿潜研究的美好未来。”从30年前第一次走进汤寿潜故居,到30年后见证汤寿潜故居纪念馆的建成,在陶水木教授看来,这次展陈提升完善了陈列体系,丰富了内容,优化了展陈方式,美化了环境,大大提升了纪念馆的水准,为汤寿潜的生平与贡献寻得一处安放地。
寻找文化复兴中的“进化坐标”
挺立在进化广袤的乡土上,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所映照的,不仅是在历史人文故事中交织起一代代人的乡愁脉络。它们所要做的,更是在悠远文明长河中,找寻代表一域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坐标。
进化,对于“问史八千年”的萧山而言,显然是一张金名片。
“萧山的乡村博物馆建设走在杭州前列,而进化走在萧山前列。”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陈军看来,乡村博物馆承载着本土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进化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群”,是推动进化文化活起来、走出去的一种自信。
这一观点与萧山区文旅局党委委员周寅不谋而合。“乡村文明是萧山文化的根脉,建设乡村博物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对赓续文脉的一种自觉。”周寅认为,萧山文脉在乡村萌发,而较好地保存了文物古迹与名人文化的进化,则是其中一处不可忽视的存在。
陶瓷文化,是进化浓缩了萧山文化中一些高光时刻的印证。民间流传的“周朝天子八百年,个个山头有窑烟”,就是进化镇传承陶窑文化的真实写照。进化镇全域共有古窑址20余处,其中茅湾里窑址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是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之一。是展示印纹硬陶、原始瓷及古越文化的窗口,更是进化全域探索“展馆经济”、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名人文化,将推动进化“出圈”。翻开进化镇历史的卷轴,勇立潮头的奋斗史跃然纸上。“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的布衣都督汤寿潜,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侵略、为国捐躯的定海总兵葛云飞,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解放战争初期壮烈牺牲的葛理庸……为讲好名人故事,积蓄奋斗力量,进化镇将汤寿潜故居纪念馆、宋韵欢潭展陈馆、欢潭村史馆、进化乡贤馆、葛云飞故居纪念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等历史印记串连,打造乡村博物馆“进化矩阵”,使其在保留乡土味的同时,成为宋韵文化的展示空间。
宋韵文化,是进化所拥有的又一文化本底优势。“南宋古都看杭州,南宋古村看欢潭”,进化镇为立体呈现欢潭的宋韵文化和“五义”文化,在古村建设中,守住岳园、留住老洋房和二桥书屋,通过“修旧如旧”,合理布局古宅古院和新房新居,凝炼了“千古南宋情,忠义文化村”品牌,努力打造具有“千年耕读寄国忧、一潭清水释乡愁”内涵的全省宋韵乡村典范。
一个个乡村博物馆串珠成链,串联起一张张进化文化金名片。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萧山的文旅版图,进化所展示的,已不仅只是“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生态之美,更是一处立体化展现萧山本土文化自信,推动萧山文化“出圈”的重镇。
成为乡村文旅代表作
当然,体系化统筹宋韵文化、名人文化、陶瓷文化,打造乡村博物馆矩阵,是进化为萧山乃至杭州赓续历史文脉所贡献的一份力量。而在文旅业的江湖,承载着属地风土人情的乡村博物馆,作为特色旅游的一大亮点,在“和美乡村”新画卷中异军突起。
进化,已然跃入这股上升势头之中。
“以文化带动旅游,乡村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在萧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乡村愈发成为人们外出游玩的一大目的地。然而,大多数乡村仍然没有迈过从“场地”到“场景”的边界,缺乏有体验、有文化、有内涵的旅游场景。“在进化,在乡村博物馆,可以看到乡村文旅‘场景式’的未来。”该负责人说。
厚植文化本底优势,打造特色IP群落。一直以来,在文旅专业人士眼中,萧山文化最大的特点便是类型丰富、体系完备:在八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越文化、运河文化、湘湖文化、革命文化以及钱塘江文化等五大文化亮点,分别在萧山发展的不同时期熠熠生辉。
那又怎能不到进化打卡?如今,在大汤坞新村,5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坐落着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和汤寿潜故居纪念馆两大文旅IP。前者,是读懂中华陶瓷文明、见证陶器向瓷器跃迁中中华文明嬗变的最好观察点;后者,能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史,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再现历史的波浪壮阔。
不仅如此,葛云飞故居纪念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宋韵欢潭展陈馆……一座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乡村博物馆、纪念馆,遍布进化的土地上,要力挺进化迈入萧山乃至杭州乡村文旅第一方阵。
连点成面,进化还打造文旅融合式发展的全域旅游高地。进化通过将浦阳江、区级骨干林道、大岩山景区等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将宋韵文化传承之路与辖区内的吉山梅园、浦阳江、休闲酒店等进行有机串联,以“五义文化”引爆“杭州最具影响力乡村度假目的地”网红热点。同时,将旅游资源和特色民俗、美食等相结合,推出“乡村博物馆+研学旅行”模式,打造宋韵欢潭研学基地、萧山“农耕农趣”研学基地、微笑的梅子研学教育基地等,实现了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的遍地生花。
历史与现实不断在此交汇,从传承与开发中走来的进化,在立体式打造文旅IP的同时,也为萧山、为杭州奉献一处乡村文旅代表作。


杭州日报

看“文化经济”如何点亮进化

2023-12-08

汤寿潜故居纪念馆

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

悬崖咖啡

一浮居

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

葛云飞故居纪念馆

进化镇岳飞忠义文化节

首届休闲进化山谷音乐节


进化镇河灯民俗文化节
记者 郑丽华 萧山微融圈 瞿丹 金露瑶
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城市能级、经济体量是硬实力,文化则是软实力,而文化产业则是文化的硬实力。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十大攀登行动”,其中就包括“实施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探索攀登行动”,以赓续城市历史文脉,繁荣发展人文经济,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所谓“人文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以文化为重要支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近年来,萧山进化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不同方式创新利用文化资源,呈现文化与经济交相呼应的新局面。
以 文 为魂
12月10日,汤寿潜故居纪念馆将正式开馆,国内50多位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齐聚进化。这也是为期三天的“汤寿潜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活动的最后一站。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介绍说,汤寿潜是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风雨飘摇的时局,发出惊世危言,主张变法图强,力图挽狂澜于将倾;他在积贫积弱的时代,力主发展实业,践行铁路兴国,矢志为强国富民而奋斗;他一生淡泊名利,刚正清廉,不恤一身为拯民,被称为“布衣都督”。
显然,汤寿潜就是进化的人文IP。30年前,进化在汤寿潜故居东南方向的蜈蚣山重建汤蛰先先生纪念碑,并开辟为文化公园。2017年和2020年,萧山区、进化镇两级政府分别对新宅和祖宅进行了整体修缮。2018年,新宅辟为汤寿潜故居陈列馆,今年提升为汤寿潜故居纪念馆。
“这次改造提升完善了陈列体系,深化了展陈内容,丰富了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了纪念馆的水准。”负责文字工作的陶水木教授如是说。
的确,从人文视角看一个地方的发展,其穿透力在于“见物”更“见人”。近年来,进化大力推进古建老宅的活化利用,让名人旧居重见“阳光”,更让每一个家在进化、驻足进化的人有更美好的生活体验、更深沉的情感寄托。同时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进化,这根古宅保护活化的“绣花针”串起了葛云飞、汤寿潜、葛理庸、葛树滋等一个个历史人物,既赓续了历史文脉,又以文化为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领。作为文物重镇,拥有萧山区 1/5不可移动文物的进化,目前逐步完成了30余处省市文保单位(点)的修缮,并探索活化利用。比如将汤寿潜故居打造为汤寿潜故居纪念馆,将古民居打造成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在老洋房内打造欢潭村史馆、进化乡贤馆、统战馆,在二桥书屋内设立非遗展陈室、第二课堂,在葛云飞故居、葛氏宗祠打造葛云飞故居纪念馆、农耕馆等,生动展现了名人文化、乡村文化。
以人为魂,不只是修复古建外观,更要把文物故事“讲活”,让名人纪念馆活起来。据悉,围绕汤寿潜等近现代文化名人的爱国故事,进化将举办名家集聚的学术研讨会,推出高质量展览展陈、研学活动等,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
以 文 育人
从汤寿潜故居看进化全域,一条“文化珍珠链”正在串起,一道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正逐步回归人们视线。截至目前,当地已有汤寿潜故居纪念馆、葛云飞故居纪念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3家省级乡村博物馆,非遗展陈室、展陈馆、村史馆、研学基地等文博场馆多点开花,藏品数以千计,其中不仅有老物件,还有进化老底子的乡土味和烟火气。而这一过程,本身也创造了“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群”,将饱含丰富内涵的人文故事如同一颗颗遗落的“明珠”被重新修整、擦亮。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陈军介绍说,“乡村博物馆”是这几年新提出来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类博物馆”。国家把博物馆分成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条例规定500平方米以上展陈面积、至少400件藏品的馆才能申请为博物馆,那么很多面积小、藏品数量少的馆,就没有申请博物馆的资格,乡村博物馆由此而生。
2021年9月,浙江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提出5年内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虽然藏品少,面积小,却是人文历史的重要补充。据悉,浙江乡村博物馆的范围包括非遗类、村史类、名人类、红色革命历史事件类等,建设主体有收藏家、有个人爱好者、也有村集体,各不一样。截至目前,杭州已建了110家乡村博物馆,萧山区已有22处场馆被认定为省市级乡村博物馆。
陈军评价说:“萧山的乡村博物馆建设走在杭州前列,而进化走在萧山前列。”这也是进化要举办首届乡村博物馆节的重要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进化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湾里窑址,这里分布着春秋战国时期20多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窑址,范围达2万余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印纹陶窑址群。作为全国首家印纹硬陶专题展馆,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本月4日已正式开馆,成为进化乡村博物馆群落的重要阵地。
作为一家坐落于乡村的国有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将进一步持续推动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乡村博物馆融合发展,助力进化打造文博强镇。
“萧山将以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开馆为契机,通过保护一个窑址、建设一个博物馆、规划一个遗址公园、带动一个乡村共富,最终形成一条文旅产业带,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真正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萧山区副区长杨新程说。
如今在进化,高校、文博机构、专家、名人后代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与当地合作构建乡村博物馆群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据悉,各方力量以矩阵形式与乡镇展开文化合作,助力进化构筑文化发展新高地。
“文化作为软实力及核心竞争力,进化要通过深挖故事、串点成线,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进化镇宣传委员张蕾介绍。
目前,在各方力量的“加持”下,欢潭村已提炼“五义之乡 宋韵欢潭”景区内核,将五义文化融入到欢潭村史馆展示。在这里,优质的文化活动与博物馆名人文化相结合,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研学活动让进化成为研学旅行新高地,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到进化,让学子们赴一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之旅。
“无论建筑也好,藏品也好,要通过展示的手法,把研究的成果向老百姓展示出来。整个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就是讲好杭州故事,让文物活起来。”陈军这样建议。
以 文 兴业
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更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使得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双向贯通。
2020年,进化欢潭村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全省样板。既注重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又发展全域旅游,欢潭村成为省内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
与独具文化资源优势的“网红村”相比,进化太平桥村集体经济薄弱,但却通过活化利用传统村落保护激发发展内生动力。该村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村级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近300万元,让濒临倒塌的百年老房子重放光彩,打造了别具一格“一浮居”;吸引投资近80万元,将废弃水站活化利用打造成网红咖啡屋。太平桥村通过合理经营,为村庄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经济增量。
再看进化全域,以文兴业的生态格局正在迅速形成。
构建发展框架方面,进化将浦阳江、区级骨干林道、欢潭景区等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将宋韵文化传承之路与辖区内的吉山梅园、浦阳江、休闲酒店等进行有机串联,推出“乡村博物馆+研学旅行”模式,打造宋韵欢潭研学基地、萧山“农耕农趣”研学基地、微笑的梅子研学教育基地等。欢潭、擂鼓湾、泥马庙、皇坟尖等进化地名传说故事中流传着浓厚的宋韵文化,明年进化将加快推进泥马庙修缮保护,传承宋韵文化根脉,实现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的遍地生花。
激活产业业态方面,进化积极探索村民入股、村企共建等新模式,对陶艺、二胡等传统手工艺以及麻糍、茶叶等特色美食开展提升包装,探索“古镇+旅游”“古镇+文创”等新发展业态,并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径。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及产业融村力度,进化导入了以高端餐饮、乡村研学、传统手工艺制作为主的体验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积极打通“两山”理论的转化通道。
丰富活动载体方面,进化以宋韵文化为切入口,举办宋韵文化研讨会、“五义之乡 宋韵欢潭”岳飞忠义文化节、“休闲进化畅享亚运”2023 首届休闲进化山谷音乐节、“同心亚运 寻梦进化”进化镇 2023 年河灯民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
可见,未来的进化棋局,不仅有诗与远方,更有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的“硬实力”。
快评
不断实现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
文化赋予经济价值和灵魂,人文经济不仅大大优化了经济形态的有机性状,而且使经济充满神韵、灵动和活力。它区别于其他经济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人文价值优先性,更凸显人的价值属性,通过持续的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成为一个发展的共同体。
绿水青山中的进化,正成为人们读懂杭州“人文经济学”的一个实践样本。它在古宅保护活化利用中体现出来的“一针一线”的功夫,体现出一个地方发展的韧性、耐心和定力,为当地的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文化底蕴,也给投资者以巨大信心,这无疑也是进化在未来获得可持续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