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越倩教授作客浙江卫视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十二季《“千万工程”20年》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节目、浙江卫视电视理论专栏大型节目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十二季《“千万工程”20年》第一集《万千美丽》播出,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徐越倩教授应邀担任评论嘉宾参加节目录制。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万工程”实施的20年,是浙江的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朋友得到实惠最多的一段时间。徐越倩教授认为,“千万工程”推动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改革创新的范围在变大,内容体系在不断地丰富。“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浙江农村实践中的“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都是从农村环境的治理开始。“千万工程”不仅是道路的硬化,路灯亮起来的工程,还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于农村生活的一种理解,打开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吉余村是两山理论发源地,也是《“千万工程”20年》第一集《万千美丽》的节目录制地。徐越倩教授品尝着余村的年轻人根据当地特色开发的白茶咖啡,欣喜地表示,咖啡好喝,喝出了新味道。农村环境整治已提升到生态发展的阶段,让她感受到新意和新气象,看到发展新路径:看到了新空间,节目录制现场原来可能是厂房,但如今变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看到了新经济,在现场大家喝到的冷泡茶、白茶咖啡,就是找到生态资源带来经济效益的转化;还看到了新青年,一个村庄要发展得好,需要源源不断地有年轻人、青年人才的涌入。
去年,浙江省公布了首批一百个未来乡村的建设试点村。徐越倩教授认为,如何将业态引进来,后期如何维护,形成自己的品牌,是“千万工程”从“美丽乡村”升级到“未来乡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应重视品牌化建设,将运营前置。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乡村建设真正变成每一个村民自己的事,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共建、共治、共享。
在节目最后,徐越倩教授建议,当我们以“千村向未来 万村奔共富 全域创和美”这样一个新的目标,去擘画新时代的“千万工程”时,希望能够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在乡土之上,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