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概况 研究团队 研究动态 研究成果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专家观点

王小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伦理之维

2022-12-17

1671438532129362.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在阐述未来五年主要任务的首要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因此,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伦理之维。

我曾经多次强调,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涵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换句话说,没有道德视角,经济是不可能被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的。进而言之,认识和把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道德视角。没有科学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手段,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快速度、高效益、高品质的发展;地区经济、经济结构等协调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的发展;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资本理性化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高质量的发展,而这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都离不开道德要素和道德手段。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体现在道德起决定因素的快速度、高效益、高品质的发展。经济快速度发展,依赖于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而生产力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构成,而且物质的生产力依靠精神的生产力才得以成立或形成。我曾经撰文说过,没有人及其观念导向作为精神生产力或“主观生产力”,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可以的形成。而道德是精神生产力或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最终直接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至于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在其体现生产力水平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道德。劳动工具的认识、改造、利用和发展,离不开人的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适时的对劳动工具的改造和更新,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境界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同样,就劳动对象来说,并不是体现为劳动对象的资源越丰富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就越高,其实,是否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下对劳动对象作生态性开发和利用,即是否在作用劳动对象时既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又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未来持续提高问题。一味的考虑当前或当代人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道德也是生产力,它直接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高效益,既包括物质效益,更包括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境界的同步提升。

经济发展高品质,内涵艰苦创新创业、惠及社会长远利益的绿色发展、服务民众美好生活追求,等等。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协调(地区协调、城乡协调、符合供给侧要求的产业、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结协调等)的发展协调就内在地包含着伦理问题,没有伦理理念作指导,就没有理性意义上的协调。协调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缩小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等,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整体发展。

实现协调发展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展开这项系统的协调发展工程,其本身就有许多路径、手段乃至思想观念等需要协调和完善,不能也不应该有“短板”出现,尤其不能忽视实现协调发展中的深刻的伦理意蕴和道德诉求。

首先,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协调发展首要的是国家利益的保护和实现,一个富强的国家,才有人民的幸福和有希望的未来。“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国家不强盛,国家利益不能得到保护和发展,其他所谓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等等统统将是空谈,甚至将遭致邪恶势力的侵犯和危害,吃亏、受罪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国家利益的保护和实现是协调发展、人民幸福的根本性目的,不可动摇。

同时,协调发展就是为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群体的利益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的意味和目标就在这里。就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说,东西部等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等等,由此,在整体发展出现“短板”且协调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贫富差距将会逐步拉大,“中等收入陷阱”将会不期而至,因此,平衡发展、同步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手段。所以,协调发展即为整体发展、全面的发展。

协调发展说到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此,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其实,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作为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和重要依据,三者是本质一致、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国家利益要建立在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发展与获得的基础上,同时又引导和保证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实现;整体利益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强调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利益;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体现和基石。所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原则。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的发展。生态文明最根本的特性就是道德性。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意味着自然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社会生态实现最佳状态,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一旦生态遭到破坏,那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经济高质量一定是经济建设全面高质量,有短板的经济发展,甚至影响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即使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经济发展了,但就整体经济来说,谈不上高质量。

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意味着全过程的高质量,假如无节制地利用难以再生甚至不可再生的资源,假如现代人无节制地滥用后代人才能开发利用的资源等,那么,一时的或阶段性的所谓高质量发展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破坏。

事实上,生态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道德文明,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是道德高水平的发展。换句话说,道德高水平发展一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引入竞争机制,“躺平”将失去发展动力,这是永远谈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当然,竞争一定是公平竞争,离开了公平竞争,那即使经济有发展也会是畸形的。

同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它是理性竞争,它主张有利于双方或多方利益的获得和发展,因此真诚合作与竞争是同在的,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性竞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五、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资本理性化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是资本运动高度理性化。资本的本性是获取利润、获取更多利润。但是资本运动要实现最好效益,道德作为精神资源、作为理性手段,应该介入到资本运动中来,唯此才能实现资本投向、资本运动过程和资本目的的理性化,也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同时,资本的本性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制约,那就很容易走向无序扩张,这是就更需要作为资本的道德加以引导甚至遏制。所以道德资本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在起到引导、督促作用的同时,也起着独特的内在批判和调节作用。

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人们生活高质量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民生的高质量。所以,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民生,全方位确保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同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同步发展的,物质生活高质量一定伴随着精神生活的高质量,缺乏理性精神生活的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只能是畸形的所谓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事实上,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一定意味着经济主体随着投入、产出、效益的最佳成果,其本身素质也在全面提升,生活的目标也一定是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最佳实现。

最后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仰仗决策者、企业家道德精神的不断张扬。决策者、企业道德精神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内涵和手段。决策者的道德境界和品性直接影响经济决策导向和决策政策,换句话说,决策者的心中有无国家和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之上观念,直接决定他的经济目的和经济手段,从而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家道德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引领。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尤其是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大凡发展顺利甚至发展迅速的成功企业,都有一位有头脑有境界的企业家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二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的发言录音整理,略有删节)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