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概况 研究团队 研究动态 研究成果
研究动态
智库要闻
专家观点

陈寿灿: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2022-02-21

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实现精神富有的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在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浙江人民的精神。”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浙商群体,他说:“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
浙江具有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有的丰厚文化底蕴。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浙商文化等是浙江精神高地建设的思想资源,也是浙江人精神富有的不竭源泉。
浙江自古就是人文渊薮之地,也是勤勉实干之邦。特别是从南宋以来,以当时宋都临安为中心,形成了南方学术胜地。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南移,文化重心开始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在后来的数百年历程中,江浙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南宋以降形成的浙学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精神特质,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当阳明心学与浙东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原创性高峰,以及明清浙学成长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声之时,浙学传统呈现为一种“既重事功之实、又具理性之美”的人文精神,浙江文化也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中最具有活力的引领力量,承担起引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继承的先锋任务。
进入新时代,浙江底蕴深厚文化传统将再获新生。持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不断彰显浙学传统与宋韵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独特魅力,在实践中展现出新时代浙江人的人文气质和精神优势,为浙江精神文明高地建设和浙江人精神富有提供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      

实现精神富有的保障:高质量的文化设施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奠基石,高质量建设文化设施是实现精神富有的载体和保障。
 正如大家所知,南宋禅院设定“五山十刹”,那林立于名山之中的寺院,那雄伟而精巧的庙宇建筑,助推了江南禅法的兴盛,促进了中国与东亚等国禅宗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国古代曾书院林立,那和谐的环境生态布局、写意的外部空间构建及精妙的房屋设施营造,传递着中华建筑美学的意象之美,更成就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绵延与兴盛,进而成为中国传统学脉与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近年来现代化校园建设,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硬件保障。众多高教园区的建设为大学扩招赢得了难得的时机,为高等教学普及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
浙江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我省重视乡村文化和历史传承,强化对古村落、文化礼堂、传统建筑、民族特色村、非遗文化等保护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完善历史文化设施,也以此为载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我省将继续推进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供给,高标准布局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适应数字文明时代的步伐,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迭代升级“浙江智慧文化云”,建设公共文化多应用场景,促进公共文化设施跨界与融合。
我省还将健全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更高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实现精神富有的动力:创造性的劳动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物质财富需要劳动来创造,精神财富也要勤劳和智慧来创造。
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马克思说:“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创造出物质财富是可视的, 如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人均GDP超过10万元,位居全国前列。而精神财富,是更深远、更持久且不可转移的内在积淀。
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获得精神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是动力之源。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不同于资本主义“强制劳动”的“自由劳动”中,逐步成为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不断发展。让劳动者在劳动中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重增长。
创造性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全面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人的全面发a展,让每一个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渐进式地确立以真善美为引领的人生意义,建构起以公共价值、公共精神为引导的公民意识,以人的尊严、人的解放为导向的精神富有。          

 实现精神富有的归宿:个体德性的养成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中倡导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简单地承认现存的个体,而是期待在共同体中成长起来的个体。
精神富有的归宿点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德性养成,在于每一个个体经由崇德修身而达到的主体觉醒,具体表现在:信仰的确立、合理的价值排序、有意义的人文世界的建构。 
王阳明先生的“良知”之说完美地诠释了人的主体性与个体德性的养成。一心一念,必生于事物,万事万物,又皆是心念所致。其安身立命的终极追求与事上磨练的修身功夫的结合,是思想方法,更是实践智慧。将个人德性完善的终极追求与日常事功合为一事,将自身的修养与对周围世界的改善合为一事,那就是阳明心学对于个体的自我确证与自我完善的提示。由此,合乎德性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生活实践,更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且也是具有超越意义的自由境界。
个体生活是丰富的现实性,德性生活是完美的合理性。有德性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都需要通过个体的德性修炼来实现。
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共”,是所有人的富裕,而所有人的富裕是以每个人的精神富有为基础,也以每个个体的精神富有为归宿。
“若得其中趣,妙处可通神”。精神富有,关乎每个人的今天,指向每个人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