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特色商业街区样本调查①河坊街
800多年前,北宋覆灭,宋徽宗第九子赵构继承大宋皇位,迁都临安(今杭州),并将寝宫德寿宫设于当时都城最富饶繁华的地段,也就是如今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此后的150年,见证过吴越故都兴盛的河坊街将目睹南宋皇朝的湮灭。 历史变迁,朝代更替,河坊古街记载着历代茶楼酒肆里的喧嚣、市井百姓家的欢乐,在时间的洗礼下她的容颜已变,而熙熙攘攘的人流与彻夜长燃的灯火却从未消失过。 >>详细 |
变迁:沧海桑田中的那处灯火阑珊1999年3月,河坊街拓宽工程启动。“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得知河坊街改造的消息,杭州市民黄晓杭字字深刻,给杭州市委、市政府写下了改变河坊街命运的一封信。时任杭州市代市长仇保兴接信后亦被感召,并立刻做了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 由此开始,一场为时2年的抢救行动拉开了帷幕。2001年10月,重新修缮后的河坊街以“不华丽、不高贵、不简陋”,重现了南宋时期市井文化的原汁原味。随着后期建设的逐渐扩大,直到2009年南宋御街开街,清河坊历史街区呈“甲”字形的区域范围最终落定。原本历史上的集商之地开始向旅游文化转型,清河坊街区的商业业态更是落点在杭州的老底子风味。 |
基业:百年老店重现街区文脉之源自五十年代中期杭州的手工业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杭州商业中心北移,除了胡庆余堂国药号、羊汤饭店、状元馆等百年老店和一些弹棉花店、打铜铺等传统手工作坊外,清河坊基本退出商业历史舞台,无可避免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百年来,河坊街上的店铺来了又走,开了又关,换了一茬又一茬。经过恢复、保护和引进,目前清河坊历史街区除了本地的胡庆余堂、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西泠印社等老字号外,还有北京同仁堂、上海功德林、龙泉官窑、荣宝斋、吉祥坊等外地引进的老字号,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总计百余家,商务部及原国内贸易部正式授牌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近三十家。业态涉及中医药、民俗、土特产等各个领域。 |
承接:民间手工艺人激荡古街韵味在这里,除了多如牛毛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外,与之并驾齐驱的另一“瑰宝”——民间手工艺人,也为古街的增添了不少独有的韵味。在河坊街的民间手工艺人有20多名。捏面人、吹糖人、草编、拉大片……他们藏身于古街里各个角落,将极富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街区以独有的韵味展现出来。 在河坊街早期规划中,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形成差异化,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决定从全国各地挖掘民间手工艺人,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将他们引入河坊街。“当时主要是在全国各地寻找具有可看性、可观性的民间手工艺人,将他们聚集到河坊街,为游人们带来纯手工技艺表演”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孙仲杰说。 |
转型:“智慧建设”为老街辟新路同时,随着杭州加快打造智慧城市,管委会在今年5月开通了官方微信,在信息化手段上为游客带来更多便利。 记者了解,如今通过对微信的关注“清河坊·南宋御街”公众平台,不仅可以查询相关景点的详细情况和资料,还可以进行地图导航。如今平台的逛老街模块还推出了河坊街、南宋御街、二十三坊巷三条下城区最著名的老街以及老街故事。 经过3个多月的运行,目前平台目前已有3000多粉丝关注,收到了大家的好评和喜爱。接下来,随着在街区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将进一步实现智慧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