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分析

复杂制度环境下义乌復元私立医院的转型发展之道

2018-09-13

摘 要:目前人们主要关注中国的商业案例,却较少对中国日渐兴起的社会组织进行案例研究。随着社会办医支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民营医院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是对民营医院的关注还存在“见利忘义”的片面之见。作为特殊的社会企业,民营医院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所处地理环境、民营特点、医院性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义乌復元私立医院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近30年来復元医院的发展过程,同时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来解构其面临的复杂制度环境,重点探讨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化,復元医院如何有效地做出战略响应以管理并整合内部的多重制度逻辑,实现医院的创立、成长与转型发展。从而为其他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民营医院;复杂制度环境;制度逻辑

0 引言

2016年11月23日,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义乌復元私立医院新科路院区会议室的灯还亮着,里面却只剩下王福元一个人了。刚刚结束的是持续了4个小时的新院区建设方案讨论会。作为特邀参与人员,王福元今年已经78岁了,持续4个小时的会议开下来还真是有点吃不消。虽然眼睛有点花,身体有点疲惫,但是精神却还亢奋。摆在眼前的是新医院大楼的设计图纸,新院区以康复护理为主,定位于老年病人。大会上,大家对即将开工的新院区大楼设计方案畅所欲言,特别是已经接班成为医院院长的儿子更是在那里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让王福元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增添了他对于重点发展老年康复医院的信心。想到儿子刚才激情澎湃的发言,王福元不由自主地回想到自己创办这家民营综合医院,那艰苦而又带劲的创业岁月。

1 探索办医之路

1.1民营经济的沃土

义乌是个私营经济极为发达的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起步,通过“敲糖帮”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一步步从既无地理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的农业小县发展到享有国内外盛誉的中国小商品城,可谓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一直以来,义乌市政府对民营经济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市政府就确立了小商品市场的合法地位,还积极营造外部市场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1980年国务院《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指出允许个体开业行医,以补充国家和集体医疗力量的不足,但必须进行组织挂靠。自此,民营医院登上了历史舞台。198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允许民营医院以独立法人形式存在,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吹响了号角。义乌社会资本充裕,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顺应市场经济打开卫生大门,让社会资本进入本地医疗卫生领域。

1.2王福元的“办医梦”

王福元1973年入伍当兵。新兵连分配时,连长问王福元,“小王,明天就分配了,你是想在我身边当通讯员,还是到连队当卫生员,还是下部队当报务员?”王福元不假思索,说:“报告连长,我想当卫生员。”当“医生”的念头之所以萌发,那还要追溯到1964年7月的一个中午。那天,王福元的妈妈因过度疲劳、严重营养不良昏倒在生产队晒谷场上,正是温州医疗队的一位医生把他妈妈救了回来。王福元回忆道:“我当时就想,长大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当一名医生。”因此,王福元在这个人生的三叉路口毅然地选择了卫生员,凭借其刻苦努力,医训队的各科成绩均在95分以上,获得了部队嘉奖,并成为部队中三个唯一有处方权的卫生员之一。

1977年退伍后,王福元被分配到联合乡卫生院,先是做防疫医生,后来成绩比较突出,被提拔为联合乡卫生院的院长兼书记。这段经历使王福元更深入地接触了医疗卫生行业,同时也被老百姓的缺医少药深深触动。“为百姓办医院”的想法在他的心中愈演愈烈。

1.3打破命名障碍,成功创业

20世纪90年代,民营医院刚萌芽,义乌一家民营医院也没有。而且当时人们十分尊重医生,只知道生病去医院,脑海中完全没有民营和公立的医院概念。随着义乌个体行医政策的下达,王福元觉得实现“办医梦”的机会来了。心动不如行动,王福元找到上级领导,提议联合创办民营医院。可对方却说:“我们都是老百姓请的专家,怎么能去办民营医院?”但王福元不这么认为,他坚持道:“义乌百姓一直以来都缺医少药,现在国家政策放开,我们应该发挥所长办医院,满足百姓就医需求。”

1989年3月,王福元递交了辞职信,但卫生局直到12月才批下来。1990年7月,王福元大刀阔斧地开始筹建医院,把一年药材生意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医院建设中。对于医院的名字,王福元却犯了难。他本意是把自己的医院称为“医院”。但是义乌市领导提出:“乡镇是卫生所,市区还是卫生所,怎么村就是医院呢?”但王福元认为治病救人的就是医院,不能分级别,便义正言辞地回道:“那民航公司的飞机叫飞机,空军的飞机叫飞机,农民买的飞机是不是叫蜻蜓呢?”领导无从辩驳,便同意其命名为“医院”。

在前店村,历时58天,投资115万元,建成拥有20张床位,16名员工的小型民营医院。医院虽小,但是门诊、住院、厨房、卫生间、传达室应有尽有,布局设计合理。至此,王福元成功创办了浙江省第一家民营私立医院——义乌市前店村医院(现在被称为前店村院区)。

在医院开张之时,王福元提出“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发展理念。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医院成立之初,除了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以外没有任何更为专业的设备,唯一的氧气瓶是卫生局派送的,用来装疫苗的冰箱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援助的,困难程度可见一斑。除了硬件之外,王福元也在不断建立内部的诊疗流程建设。尽管如此,前店村医院病人仍络绎不绝,最多时还住了32个病人。

如需继续浏览全文,请点击此处復元医院教学型案例--正文,有水印.pdf


1.本案例由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吴波、赵春元共同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感谢义乌復元私立医院的全程调研支持;感谢刘晓初等在调研资料整理方面的出色工作。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